师大要闻

【校友故事】扎根基层一线 绽放生命光彩——记优秀校友朱守东同志

  • 时间:2018-11-3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编者按  为弘扬我校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讲好校友故事,加强榜样教育,本网特刊发校友朱守东同志的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师大学子志存高远、奋发成才。

朱守东同志系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长期坚守在基础教育一线,任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张庄寨镇中心校(前称教办室)校长,副教授级别,中学高级教师。该同志自任职中心校校长以来,白加黑,5+2的工作,在没有配任副手的情况下,一人管理几十所学校,同时还承担着扶贫、维稳、抗洪救灾工作,最终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于20181011日逝世。曾先后荣获萧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萧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县级先进个人。

 

在安徽萧县教育的历史墙上,大家无法忘记朱守东同志付出的点点滴滴。

他虽然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却深知教育对于祖国建设,人才发展的重要性,毕业后做过中小学老师,担任过教导主任、中教科教研室研究员、因为他工作能力突出,20187月被任命为张庄寨镇中心校负责人,把教育事业、扶贫援助、安全维稳各方面工作都按时,高质,超量完成,得到上级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后辈的一致好评。

 

 

朱守东同志在连续的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工作后突发脑出血,于20181011日凌晨2:05分,抢救无效逝世。

抗洪救灾放首位,师生安危放心中

任职中心校校长期间,萧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水灾,朱校长心系张庄寨镇几十所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安危,坚守在洪水一线。

 

挽起裤腿排带头查险情,图中最前面穿紫色上衣的为朱守东同志

即使在水深蔓延到膝盖高度, 他天天下乡查危房、到贫困户家中查看灾情,帮助贫困户脱离险情,几乎每天凌晨5点出门,半夜12点才回家,在抗洪救灾的路上,他把雨靴让给其他同事,自己赤脚卷着裤腿,腿部和脚上都是伤口,为了保证积水尽快排出,他不在乎自己的伤口一次次泡入水中,不间断参与排水工作,保障了几千名师生和学校的安全。

为方便工作,他更是把家搬到了单位宿舍,白加黑,5+2的通宵达旦的工作。哪里有险情他就去哪里,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在洪水退去后,仍在把心思放在灾后学校的师生安危上,自己家中至今仍未恢复正常生活。

 

灾后排险,最右侧穿拖鞋的为朱守东校长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朱守东同志心系基层教育,曾有机会去更好的岗位工作,他推辞了,他说基层需要他,他更想在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他说他喜欢为老百姓办事,他喜欢教育,这是他体现个人价值的地方。他曾说他的心愿就是不断改善基层教育现况,缩小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的教育差距,他期望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基层发光发热。

他一心致力于基层教育的改善,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他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家长交流教育心得,推动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获得了诸多荣誉,多次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极为重视教育,积极努力说服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在职期间,他所管理的学校辍学率为0。

 

教育扶贫路上的朱守东同志

他深知青年人才对基层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胆任用年轻教师担任重要工作岗位,为的是让年轻教师把前沿的研究成果带到基层来,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与时俱进,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享受知识带来的转变。他常言: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育人。他生前留有的唯一心愿便是退休后到贫困地区支教,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朱守东同志35年来扎根基层,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因工作出色,年年绩效考评都被评为优秀,其编写的多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他创办了小荷文学社,培养出一批批“小作家”。他牺牲小我,甘心为民,他是为教育献身、不争名利的人民好公仆。他是一个时时刻刻为教育奉献的人,一个以身作则影响后代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的人,一个努力改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人,一个想通过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微薄力量关注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人。

 

扶贫路上不畏艰难,图中拿手机拍照的是朱守东同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朱守东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他是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先锋模范,他作风正派、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一生淡泊名利,尽管家庭贫困,却从不怨天尤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它不仅要求自己,也要求儿女淡泊名利。两学一做的笔记写的满满的,就连回到家中也在总结两学一做。他一生忠诚于党、追随中国共产党、廉洁无私、一心为公。

 

 

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不允许自己出错,学生称他为好老师、同事称他为好领导,家长称他是好校长。不管是扶贫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朱守东同志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当地人敬仰。他像一只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工作着。

他一生节俭,在路边摊上买的一副廉价老花镜,一带就是多年,如今老花镜已经褪色、锈迹斑斑、眼镜腿晃晃悠悠,而眼镜的主人却已离去。

一本本厚厚的、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位尽心尽力、恪尽职守的好党员;一张张鲜红的荣誉证书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位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好校长;一件件破损褪色的衣服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位克勤克俭、朴实无华的好教师;他要求自己本分做人、踏实做事。他用心正无私天地宽自勉。他的语录言犹在耳,他光明磊落做事,无悔于人;顶天立地做人,无愧于己的座右铭将会得到更远的传承。

 

 

朱守东同志逝去了,但他的甘于奉献、克己奉公、廉洁无私、牺牲小我的精神长存。他的品性将影响更多的人,他的事迹将为社会树立更多的正能量。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