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身边的感动】组织部的灯光

  • 时间:2018-11-0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我走出行政楼,发现有几间办公室依然亮着灯。月色下的阑珊灯火,让我感受到了一股力量、一种精神和一份温暖。其实,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无论是周末、假期还是工作日的夜晚,组织部的灯经常熄得很晚。这束明亮的灯光见证证了一代代组工人,一年又一年、一任接一任的严谨、认真、拼搏和奉献,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师生对组工干部的信任和鼓励,并非来源于部门的特殊神秘,而是对每一个灯火通明夜晚的肯定。

她是赤诚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组织部是党的政治机关,组工干部首先要对党绝对忠诚。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将“信仰”二字烙入灵魂深处,坚持理论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补足精神之“钙”;坚持党性锻炼,对照先进先辈找差距,对照反面教材躬自省,筑牢思想之“魂”;坚持一线工作法,带头联系基层党支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列席指导“三会一课”,在与师生的亲密接触中搭建党建之“桥”,真正把理想信念落实到工作的具体环节。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赤诚之心,我们才能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赤诚之心,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部里的老同志总能准时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赤诚之心,躺在病床上的老组工干部,见到看望他的同事时,第一件事便是用颤抖的双手递上要交的党费。

她是担当的灯光,照亮了我们时代的使命。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近年来,学校基层党建任务特别繁重,全体组工干部坚守公道正派的职业品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担当”二字融入血液、扛在肩头。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努力成为熟悉党务的“政策通”、掌握校情的“活字典”、能文能武的“多面手”,力争做到“文出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发扬“人梯”精神,甘当幕后英雄,愿为他人做伯乐、当基石、扮绿叶,在“成人之美”的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我、完善自我;发扬“安专迷”精神,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不断完善干部选培管用机制,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一行成一行,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担当,组织部的同志才能舍弃个人学业、全身心履职尽责;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担当,在学校接受巡视、考核评估、筹备校庆等重点任务中,总能见到组工干部忙碌的身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担当,部里的年轻干部忙到腊月二十九才返回老家、大年初四又返校工作而毫无怨言。

她是包容的灯光,照亮了我们温暖的港湾。组织工作一年四季、没有淡季,“5+2”“白加黑”是组工干部的常态。为了完成干部换届,记不清多少次凌晨“骚扰”熟睡的楼管大叔;为了准备党建督查,记不清多少次彻夜未眠;为了迎接紧急任务,记不清多少次节假日返回办公室加班。曾经晚上七点准时开饭的小家,常常为了等我们而一再延后,有时候部里的灯还亮着,家里的灯却已经熄了;曾经早已约好的出行计划,总是因为我们而一再延迟,有时候别人家的小朋友举家团聚,自家的孩子却只能丢给邻居。欠爱人一顿温馨的晚餐,欠儿女一个快乐的周末,欠病危的老父亲一份悉心照料……时间长了,我渐渐明白:正是因为有了组工家属们无怨无悔的包容与支持,组工干部才有书写忠诚的勇气,才有负重前行的动力,才能更加义无反顾地点亮那盏灯。

她是长明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坚实的步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望一眼美丽的校园,大家会发现:其实学校的每一栋楼都有那么几片灯整齐地亮着,她们与时间赛跑、与长夜比邻、与星星同眠……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逐渐明白:组织部的灯早已不是大楼的斑驳灯光,而是每一名党务工作者奋勇拼搏、日夜坚守的心灯;组织部的灯早已不是夜深人静的孤灯,而是全体师生员工心头不灭、风雨兼程的灯火;组织部的灯已不是花津河畔的繁星点点,更是九十载师大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长明灯,是我们的事业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间发展壮大的希望之灯。

皓月当空、清风徐徐,校园的灯光又不约而同地亮了,她是赤诚的、是无私的、是温暖的、是坚实的。感谢组织,感谢同仁,感谢家人,感谢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长燃心头明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苦、默默奉献,点燃青春激情,汇聚师大复兴之光!

(本文作者系我校党委组织部干部廖仲明)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