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微凉天气掩不住青春洋溢的热情。9月20日,12000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本、硕、博新生来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即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热烈欢迎2025级新同学”“金秋送爽,喜迎八方学子”“励志做栋梁,激扬青春梦”……红色的条幅、矗立的拱门和各色打卡点将校园装扮一新,迎接着新同学的到来。今年,学校还新增加“入学仪式”环节,将所有新生的姓名制作排列成巨幅姓名墙,供新同学们拍照打卡,让他们切身感受成为一名“师大人”的光荣与骄傲。





校领导蒋家平、熊宇杰、曾黎明、高峰、胡靖、茆磊、桑青松、王刚一行先后来到迎新报到现场、学生宿舍、食堂,看望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家长,并慰问服务在迎新工作一线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志愿者。学校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保障迎新工作高效有序,在火车站及长途汽车站均设接站点,提供直达各校区的专车服务。各校区校门入口处均设有行李搬运与引导点,沿路设置路口咨询服务站,各学院、物业“先锋”志愿服务车队随时待命,协助转运大件行李,志愿者“一对一”引导新生抵达相应宿舍,确保新生高效、顺畅完成报到全流程。


志愿助“新”,“绿色”助学
人山人海的校园中,身着鲜艳马甲服的“向阳花”青年志愿者们尤为醒目,他们来回穿梭于人流间,主动接过新生携带的行李,或人力扛起、或驾驶三轮车帮忙运送,并且细心地介绍入学流程,热情地指引方向,一路将新生送至宿舍楼。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25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陈依诺笑道:“一进校门就感受到浓浓的热情,志愿者们主动上前询问学院、帮忙搬行李,还带我准确找到报到点,特别贴心!”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22级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檀经纬已连续三年参与迎新:“前期的招募与培训让我们能更专业地投入服务。作为学长,帮助学弟学妹让我感到快乐,自己的组织能力也在实践中提升。”




志愿者们的奔走为新生的报到入驻提供了便捷服务,“绿色通道”则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保驾护航”。“每年的新生大礼包是‘绿色通道’帮助新生们最直观的体现,里面包含洗衣液、洗发露、卫生纸等基本的生活物资,学校还会将打款补助直接发放到校园卡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参与“绿色通道”工作的数学与统计学院2024级数学专业黄梦瑶告诉受助学生:“学校还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很多的助学基金,未来四年要好好学习哦,学校不会让任何一个想学习的同学掉队!”
各展其才,迎“新”而动
迎新日,各学院延续往年传统,立足学科特色,各展其才,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创意与温情并存的迎新项目,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送上独具特色的“入学第一课”。
体育学院以舞狮、拉丁舞、健美操等表演点燃现场气氛;音乐学院各式乐器奏响乐章、献上节目,热情迎接新同学;法学院设置签名墙与优秀毕业生展示墙,吸引新生驻足合影;历史学院志愿者身着汉服,裙袂翩跹,尽显文韵古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则送上由大四学生实训自制的洗液、护手霜、香皂等实用礼品,展现“产学研结合”的育人特色成果。




多个理科学院推出专业实物展台,成为迎新亮点。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现场演示无人机快递配送与机器人互动。2023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张雨介绍:“这类无人机的主要功能是送快递——依托AI算法规划最优路径,可自动避障、精准投递”;生命科学学院推出生物标本展示区,扬子鳄、中华鲟等一批国家保护动物标本吸引众多新生驻足交流。2023级生物技术专业余斐表示:“新生和家长一看过来,就能明白生命与科学学院的专业方向,不少新同学还会凑过来问我标本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什么科学知识——这些标本能直观呈现专业特色,激发新同学的学习兴趣。”

今年,国际留学生与中国新生仍同步报到。国际教育学院在迎新活动中准备了附有辅导员和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老师联系方式的学工联系卡,还通过老生留学生对接新生,从多方面为留学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帮助。来自毛里塔尼亚的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博士生巴海分享了他的感受:“还记得去年我来这儿参加国际文化交流节,就对师大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今天虽然是作为新生入学,但感觉和在我的祖国一样,宾至如归。”
扬帆启航,聚力梦想
当生日遇上开学日,新生亦是“新生”。报到现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四位“小寿星”同天生日,学院为他们发放蛋糕,送上生日祝福。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延续历年传统,为当天过生日的2025级影视与制作专业傅蓉蓉送上蛋糕与祝福,傅蓉蓉兴奋地说:“太惊喜了,完全没有想到会收到学院送的蛋糕,我特别开心。”



薪火相传,新程启航。今年迎新中,还迎来一批特别的“老熟人”。跨越29年,音乐学院2025级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许我扬和母亲,拥有了共同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两代人的青春,都将在这一片热土上重叠延续,”许我扬的母亲感慨道:“我曾在师大度过最幸福美好的时光,我也希望孩子能够好好珍惜这段求学时光,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两代师大人,一生师大情。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新闻学专业赵逸雯同样也与父母成为了“校友”。谈及心中期待,她说:“希望我能在师大书写自己人生的新剧本。”赵逸雯父亲也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希望你在大学中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持续努力。没有付出哪有回报,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继续加油,大胆地往前走吧!父母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师二代”“师三代”们的出现,不仅是师大精神的赓续与传承,更是一场深情的接力、一种温暖的奔赴。
新起点、新征程、新希望。2025级新生们即将在师大启航,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书写好属于自己的“师大故事”!
(撰稿/张婷婷、陈安妮、李铭涵、杨黎;采访/吴悠、朱雨晴、胡明慧、欧阳如意;图/大学生记者团、各单位;审校/茅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