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身边的党员】驻村干部李进:一面旗帜就是一堵实心墙

  • 时间:2016-07-2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6月下旬,安庆宿松县遭遇1983年以来最强降雨,素有皖江之首之称的宿松以其独特的地形面貌,同时面临山区、内湖圩、外湖圩三线作战局面,多处水库超警戒水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安徽师范大学驻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第一书记李进积极投入抗洪救灾中,把“两学一做”转化为抗洪救灾的实际行动,展示了良好的师大形象,体现了一名师大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灾前防范:安全锁锁平安    

为杜绝强降雨造成危旧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李进和村“两委”按照凉亭镇十户联防的工作要求,成立危房排查安置小组,对全村74个村民小组所有危房户逐一排查,并建立一个集中安置点,使转移群众有床睡觉、有热饭吃、有开水喝,让群众安置生活舒心、安心。余屋组70多岁的余甲友老人,无儿无女,独自住在一间土砖房屋,年久失修。支村“两委”虽多次冒雨上门做工作,浓厚的乡土情结使得他并不愿意搬离,“房子倒了就倒了,这么大年纪死了也不可惜。去安置点太麻烦,不如在家……”李进和支村“两委”、村民组长先后3次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帮忙收拾东西,老人这才勉强转移到集中安置点。为防止部分转移对象户私下回屋引发隐患,经李进提议,村干部在部分村民危房锁上另外加了一把“安全锁”,钥匙由村民组长统一保管,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灾中保障:白加黑查灾情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回想起  7月   2的那场大暴雨,三德村村民现在都心有余悸。由于大雨陡急,河水上涨飞快,位于三组交接的月塘水渠排水管出现断裂,河道出现滑坡。紧急时刻,李进奋不顾身第一个跳进水塘,用沙袋堵住缺口,后经共同努力,稳固了排水管,化解了险情。在吴咀安置点,李进和村“两委”整理好各爱心单位送来的大米、方便面、矿泉水、蚊香等救灾生活物资,并按时按量发到受灾群众手里。前方坚守第一位,后方统计同步走。核实灾情、统计受灾情况,制作灾情报表是做好灾后重建的重要保障。即便灾情恶化,李进不分白天黑夜,白天坚守在救灾现场,晚上回到村部办公室,利用精通电脑操作专长,以高效、负责的态度认真统计每一项数据。“房屋倒塌了多少间、转移安置了多少人、水毁道路多少条、农作物受灾了多少亩”,每一项数据都真实、准确,不清楚的一一致电干部及各组组长加以核实。敲击键盘,收发通知,申请物资,深夜里一道看不见的后勤保障墙更加坚固。  

灾后巡查:防范捉迷藏出意外    

久雨放晴并非防灾的终点。天晴后,集中安置点的转移群众坐立不安,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开始回家清理、晾晒衣物,整理物品。在值班人员清点人数时,他们留在安置点,等值班人员离开,他们就借机会离开,玩起捉迷藏游戏。李进和村“两委”是耐心劝导,热心服务。汪湾组的吴老就是这样一个坐不住的低保户,7月   7日晚不辞而别,值班人员发现后,李进立即带领村干部来到老人家中,对其劝导,向其说明雨情的严峻、房屋隐患点以及可能的严重后果,经过耐心劝导,老人终于答应离开危房并保证不会再擅自返回。  

如今,防汛抗灾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防汛形势依然严峻,灾后重建任务依旧艰巨。以李进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安师大人将在抗洪救灾一线践行“两学一做”,在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爱心帮扶、抢险救灾、灾后重建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委宣传部)

 

   

  

        


编辑:徐成进
预审:
审核:

上一篇:学校师生党员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

下一篇:学校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