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我校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花津校区北体育馆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我校文学院1990届校友彭玉平教授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发言结束后,彭玉平校友接受了校全媒体中心学生记者的专访。
虽然彭玉平校友平时很忙,但只要是与母校相关的事情,他都尽心尽力。这两年他经常回到母校,尽管每次都是出于事务匆匆而来,急急离去。但这里有他曾经的老师,同学和同事。师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温暖的记忆。“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处心安是吾乡”。虽离校多年,但他对师大一直怀有一种类似故乡的感情。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彭玉平校友都愿意回到母校,品读师大的历史,感受江城芜湖的独特魅力。
“青弋秋江接赏溪,赏溪人望竹园西”
晚年的汤显祖对芜湖风景如痴如迷,写下精彩诗句。青弋江环绕的赭山灵秀,大江缓缓流过的江城米市,跨过历史的长河轻抚着彭玉平教授的诗心。
回到江城,这座城市舒缓而散漫的气息安顿着彭玉平教授的内心,也让他回忆起了当初在师大的求学之路。
彭玉平教授本科毕业之后,就选择安徽师大来作为自己诗词研究道路的下一站。当年的师大,汇集着全国研究楚辞、唐诗、宋词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在他们的熏陶教诲之下,彭玉平教授对于诗词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他将硕士阶段比作是人生中用来维持生命的第一个面包,而师大则是赋予他第一个面包的“烘培店”。在谈及硕士阶段的老师时,彭玉平教授很激动,他说他的学术成长从师大起步,师大老师严格和负责的态度对他今后的教师生涯也有着深厚的影响。硕士一年级时,老师就分派任务让彭玉平完成九篇清代词学论著的提要,当时的彭玉平教授并没有将老师布置的任务放在心上,匆匆忙忙地就完成了。几天之后,他接到老师批改过的稿子,感到十分羞愧,因为上面的意思提炼、句子修改、标点改动触目皆是。这次的作业让他知耻而后勇,之后交给老师的稿子必定是自己用心去研究的成果。
彭玉平教授还记得自己的硕士论文完成之后,祖保泉老师给他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议,祖先生曾对他说:“这种半文不白的文风,第一读起来不流畅;第二以后投稿,编辑也看不下去,以后你如果要往学术这条道路上走的话,一定要改掉这种文白夹杂的文风。”老师们的耳提面命让他在师大的学习过程中收益颇多,这也正是他为何在毕业29年之后无论远在何方、无论装着怎样的梦想,师大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永远伴随着他,时刻温暖着他的内心。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煞人”
彭玉平教授生长在江南,受到家乡文脉的影响,自小对诗词便有着别样的兴趣,中学时期的他就与好友们一起作诗。这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对诗歌的热爱,也影响了他人生走向。高考填志愿时,彭玉平教授便选择了跟诗歌有关的专业,诗词的兴趣开始在本科学习中得到强化,之后便是继续深造、读研、考博。直到如今成为中山大学的教授,他都与诗词紧密地联系着,诗词对他来说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当谈及如今教学过程中对诗词学习的目的是否太过简单化时,彭玉平教授说道:“如今的诗词学习并不能一味地只会背诵或者理解到诗歌的本意,更多的还是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有了诗词的创作体验之后,才能对古人的诗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十分支持在高校开设诗词创作的课程,提高学生诗词创作的积极性来达到对诗词深化学习。除此之外,彭玉平教授还谈到了如今的课堂抬头率的问题,他认为教学是门艺术,学生的专注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上课内容。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研究课题,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要考虑到怎样的上课形式与交流方式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众里千百度,诗词故人心”
彭玉平教授此前在百家讲坛上讲述了王国维先生的经典著作《人间词话》,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谈及录制百家讲坛给他带来的变化,他说:“百家讲坛锻炼了我,让我学会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都要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对彭玉平教授来说,录制节目与上课的区别很大,平时上课还能与学生们进行眼神交流,肢体交流,而录制节目时,面对的只有镜头,对语言的内容和语速也有要求,这对彭玉平教授来说是不一样的挑战。可他始终记得节目编导对他说过的一句:“一定要将每一个字送到观众的耳朵里去。”彭玉平教授做到了,节目播出后的反响很好,他也因此接到了第二季的录制邀请。
近几年来,有关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在网络上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作为诗词文化的爱好者、研究人,彭玉平教授也很高兴这类节目带动了国民的诗词热,也引发了他更多的思考,他认为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呈现在我们的血脉当中,应该是平稳有力地流动着,这才是他最合适的状态。如果被过度的热捧,或者过度的被冷落,都不是它的常态。过度地被冷落与诗词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匹配;过度的被热捧,全民都爱好诗词就不现实,而且被过度的热捧注定是一个时期的,热度一过,人们是否还会记得呢?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他就是渗透在我们的血液当中。当传统文化就在你身边,你觉得你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时候,当传统文化开始入心,入脑,影响我们的行为时,这才是它最好的状态。
“五月凤凰花似海,醉在枝头,一任东风诱”
有一年欢送毕业生时候,学生请他填一阙词以作赠念,彭玉平教授欣然答应了。虽然他是专门研究词学的,但自己填词也需要一段时间构思。而当他看到窗前的凤凰树,五月凤凰树开花时候会像火一样很壮观,又想起自己喝酒会脸红时。神思便突然涌发,提笔而就:五月凤凰花似酒。很快,一首新词而成,这首词后来其他的教授看到后也纷纷和作,前后和唱有百余首,一时也成为岭南雅事。每每谈及这件事,彭玉平教授感觉甚为得意,就如他所说的,诗词研究不能只靠勤奋,勤奋只能得80分。剩下的还要有天赋,每个人都会有天赋,要珍惜灵感出现的时光,灵感出现的时候要紧紧抓住。这些灵感,在他研究人间词话、蕙风词话时也时有体现。
对刚步入大学生活的2019级的学弟学妹们,彭玉平教授最想说:“你们来到师大是来学习,修炼自己人格境界的,希望大家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不要辜负岁月的慷慨馈赠,在师大把自己塑造成想要的模样。大家在师大的生活是留给自己青春的记忆,也是留给这所学校的记忆。而这份记忆,必须是美丽的,有生命力的,甚至是令人震撼的。为了这样一份生命中不可重复的记忆,我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勇敢地去拼搏。”(文/全媒体中心 任曼玉 刘佳闻 蒋新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