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坚持艺术教育初心,坚守美育教育理念,突出艺术专业优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强化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双向牵引作用,以艺术所学、艺术之美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党建引领,坚守初心使命
音乐学院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入“声”入“新”上下功夫,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高标准开展自选动作。
党委书记带头抓、亲自管,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各教研室、党支部分层分类推进。采取“祭奠革命英烈+参观红色纪念展+聆听专题报告”模式,开展党史理论宣讲;组织“党员讲党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颂党恩,党的故事我来讲”党员发展对象学习分享会等,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重视课程思政育人作用,挖掘育人资源,将音乐史与党史相融合,讲好党史故事。首创音乐微党课,制作红歌里的党史微视频,用音乐重温党的历史,回顾入党初心。组建临时党小组,利用间隙时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党旗插在演出现场第一线。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师生声乐专场音乐会、党史知识竞赛、原创歌曲征集大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艺”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
音乐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师生通过追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开展了一场场入脑入心的生动“艺术党课”。
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排练演出,参演九个节目位列参演高校前列。原创当代男子群舞《“星”火永相传》,代表安徽省角逐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并获佳绩。
用活红色资源,历经8个多月复排大型红色史诗《长征组歌》,200余名师生参演。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指挥吴自强担任指挥,原战友文工团副团长、1965年《长征组歌》首演者马子跃担任解说,用原汁原味的方式演绎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赓续了红色基因,传承了红色血脉,产生了热烈反响。
参演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承办安徽省高校师生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展演,用精彩的演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的高度肯定。
作为“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主办方之一,音乐学院参演上海音乐学院“新时代?长征组歌”演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专场音乐会”以及“英雄赞歌—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筝团展演暨中国当代筝团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向美而行,强化美育担当
音乐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通过创立艺术实践周、推进“高雅艺术进军营、进校园、进基层”的实践项目、首创音乐微党课、践行艺术扶贫等,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艺术+思政”美育品牌,构筑美育教育同心圆。
优化课程设置,将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时学分,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深度融合。艺术实践周已成功举办20届,成为推进美育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社会反响热烈。
全面推进“高雅艺术进军营、进校园、进基层”的一院多品的社会实践项目,将高雅艺术送至军营驻地、送到留守儿童身边、送到社区街道老百姓身边,媒体纷纷报道。
“今年建党百年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年学子而言,无疑是学习党史的深化形式,是一堂特殊形式的大思政课,我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2019级舞蹈表演专业黄申说。
多年来,音乐学院教育扶贫的脚步延伸到西藏等偏远地区。作为教育部浸润计划试点单位,学院专门选派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金寨县光爱学校、宿松县光荣小学开展教育帮扶,探索用文艺志愿服务的方式,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支教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支教一次,受教一生。在未来一年的西部计划中,我将远赴祖国的西部,用青春的热血,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发光发热。”2017级浸润计划志愿者刘雨晴说。
新时代新征程,音乐学院将继续秉承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把握美育教育内涵,深化美育教育改革,用新理念书写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原文阅读地址:http://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01981?ClassId=6170#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