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新闻与传播学院)日前,南风窗杂志社副总编辑李龙和调研中国项目负责人杨园园一行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全球化时代如何做个中国人》为题在新传学子中开展了校园宣讲。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新传学院党委书记胡靖应邀出席活动。省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云亮,新传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朱晓凯,新闻学专业负责人肖叶飞,同新闻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300多名师生共同听取了此次宣讲。宣讲会由部校共建办公室秘书、院团委副书记马星宇主持。
当晚的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新传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的本硕学生以及对传媒感兴趣的兄弟学院同学们,早早地来会场翘首以待。由于到场人数过多,很多同学自发站在会场后排聆听讲座。

李龙以《全球化时代如何做个中国人》为题作了专题讲座。开场中他接连提出几个问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是否会失去传统的文化根基?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在什么意义上还是中国人吗?他表示,大学生的责任是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肌理,走遍中国的角落,用自己的视野和思考,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李龙从三个角度提出人的家园存在一定的危机,即生理上的物质主义:人和自然的紧张关系;心理上的精神失落:人的异化;伦理上的社会失序:人的存在主义焦虑。从“活着的文化传统的阐释和对精神标识和精神基因的理解”得到启示,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基因,重要的在于敢于担当”的实践论,即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在讲话最后,李龙提出对于青年学生的期许,在场同学受益良多。会议中心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调研中国项目负杨园园女士在会上宣讲了关于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的具体情况,并与李龙一起对关于如何参与申报选题以及如何改进已有课题等问题回答了现场同学们的提问。

胡靖在会上代表校院致辞。他表达了对李龙一行来校宣讲的诚挚感谢和热烈欢迎!表示调研中国活动本身意义重大,可以帮助青年学子知中国、懂中国、爱中国、为中国、强中国。讲话中,他着重梳理了知与行的关系流变,从《论语》中的知与行,谈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再谈到陶行知的“先行而后知”,勉励学子将知与行有效地结合起来,勇敢投身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研,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强化家国情怀、坚定专业志向、密切师生关系、加深校地合作。最后,胡靖预祝新传学子积极申报、成功立项!

会上,2015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张甜怡代表暑期实践皖南民宿调研团队作成果汇报,该团队去年在指导教师马星宇、孙文的带领下在黄山市多个县区进行为期15天的调研,并在学院历史上首次成功申报调研中国全国百强团队。汇报中,在皖南自然风光的照片和文字的交相放映中,张甜怡从“本土民宿承载乡愁与文化”、“新徽州人追逐自然与环境”、“乡村民宿保留原始与本真”、“稚嫩的成果与些许遗憾”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民宿调研成果与历程的汇报。副队长陈建军向在座师生展示了两部主题为《我在徽州开民宿》的调研短片,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据悉,新传学院院长杨柏岭在宣讲会前热情接待了李龙一行,并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宣讲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新传学子赠送了包括杂志和笔记本在内的礼品500余册。当天下午,李龙、杨园园还与学院研究生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的同学们座谈交流。
本次宣讲会是《南风窗》杂志社今年首次来安徽高校开展的项目宣讲,也是新传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的一次指导讲座,为广大同学回归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思路、解决了困惑。接下来,新传学院将继续以“名记名编名主持进校园”等部校共建活动的开展为契机,邀请主流知名媒体人士来院开展讲座,强化院媒协同,提升学子视野,深化共建育人成效。(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社 李旭 图/吴玉兰、丁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