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快讯

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故事分享会精彩呈现

  • 时间:2017-11-2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本网讯(国旅学院 吴 辉 王竞钊)说好盛夏故事,分享实践精彩。1124日晚,“生如夏花”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故事分享会在敬文报告厅拉开帷幕,校团委书记梁燕、副书记刘长生、国旅学院党委副书记乔静、校团委组织部部长陈骁,以及各学院团委负责人、国旅学院辅导员老师和各团支部团员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由国旅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表演的《安徽师范大学校歌》牵引出现场观众对故事分享会的万分期待。赴井冈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助推精准扶贫调研团队作为首支分享的团队登上舞台,这支团队也是团中央学校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的2017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立项团队。维吾尔族小伙子穆萨艾力·多力坤分享了他从新疆出发跨越多省随团队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2016级旅游管理专业束雅文同学分享了她在井冈山烈士陵园现场教学环节中听到的故事——当地村民为了保护一枚中华苏维埃政府的红色印章举家惨遭杀害牺牲的壮烈故事,信仰的伟大力量震撼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同样是奔赴革命老区,赴六安市金寨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精准扶贫调研团队的队员们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分享了他们如何利用专业优势为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精准扶贫推动做出的努力,该团队的调研成果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中斩获了决赛一等奖。“成绩的背后,是用挑灯夜战的决心对抗着疲惫,是用翻山越岭的脚步丈量着青春。”实践队员张云动情地描述着荣誉之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今年暑期,在遥远的西北边陲、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额济纳旗,安徽师范大学赴内蒙古阿拉善盟蒙族地区“情系边疆丝路行”公益团队践行着青年大学生对于荒漠化治理工作的责任和担当。他们寻访“时代楷模”、大漠深处植绿14载的苏和老人,并携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参与蚂蚁森林梭梭树的栽种工作。队员李光早自豪地说:“或许你在‘蚂蚁森林’上培育的那棵树苗,已经被我们种入了广袤的腾格里沙漠里。”队长戴秋雨更是呼吁:“生态从来不是免费的,你所见到的清澈、蔚蓝,都有人在为它殚精竭虑,保护生态环境,从青年人做起!”

“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支教团已经连续十年赴川支教。队员们从团队的历史开始说起,分享了他们如何将暑期短期支教拓展到线上和线下支教相结合、创立“川皖学堂”在线支教志愿项目的历程,又谈到他们已经正式启动的“归雁计划”,即让早期受过支教服务的且已经考上大学的当地学生加入团队,继续传承山区支教的故事。当“归雁计划”的首批志愿者、成都师范学院的练燕同学通过大屏幕视频分享自己的心路时,被感染到的现场观众不禁流下温暖的眼泪。

故事分享会中,优秀实践个人代表、赴印尼哈萨努丁大学义务支教志愿者周煜同学登台分享了她在千岛之国的精彩瞬间。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国旅学院王群教授也做客本次分享会,分享了她在带领赴井冈山实践团队过程中的感悟:“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大舞台,广大同学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团队中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努力让实践点亮梦想,让信仰点亮人生。”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故事分享会是我校共青团创新工作试点重要,由校团委规划主办,国旅学院团委具体承办,旨在积极总结凝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充分展示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人物,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国旅学院高度重视,经过近三个月的认真筹备,40余位实践队员反复磨合,并借助灯、光、电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多彩的社会实践故事,引领更多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三下乡”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展风采。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