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法学院举行了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观念讨论会。法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讨论。
副院长严宏要求大家在讨论中,要结合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力素养,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既要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定位,也要有综合素质的定位。第二,针对性原则。要根据近年来学生的实际就业去向,已经形成的就业趋势,合理确定培养方向。第三,特色性原则。要有别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培养定位,充分发挥学院的多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分组讨论中,法学专业教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分别从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学科特色教育、道德品质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大家认为应该重视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要以法条学习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法学理论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大家认为,根据近年来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应当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记”能力的法律人才。在学科特色教育方面,大家认为,应当结合我校师范特色以及学院管理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多学科基础、综合能力高的优秀人才。还有教师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制教育目标,认为可以结合师范教育,为中小学在将来开设的“法制教育”课程培养师资力量。在品德培养方面,大家认为,应当根据法律行业的特性,进一步加强德育内容,培养高素质、高品德的法治人才。大家一致认为,法学专业,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多学科基础、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司法实务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在分组讨论中认为,根据我院和兄弟院校的培养经验,师大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要融入与行政管理专业紧密相连的法律课程,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深厚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培养具有师大法学院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培养具有多学科基础、较强法治思维、法治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大家还强调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规划引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能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人生期许。

本次讨论,集思广益、求真务实,结合大家多年教学经验和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了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基础。(文/刘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