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快讯

【社会实践·在路上】一主四翼:新传学子在实践服务中拓展专业技能

  • 时间:2015-08-0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本网讯(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实践中收获,在奉献中成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进一步提升新传学子奉献社会热情,引导他们走基层,晓民意,知国情,7月中旬新闻与传播学院赴革命老区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黄山市,开展了为期15天的“青春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以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旨,活动紧紧围绕“寻迹峥嵘岁月,勾勒中国脊梁”的主题,从走访老兵、寻迹校史、寻访知青、爱心支教四个方面出发,以徽州区岩寺镇为阵地,范围辐射至黄山市3区4县。走山路,下田地,进农村……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在服务中提升大学生奉献社会的热情,在锻炼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四条侧翼,新传学子真正在身入基层中体悟国情民意,真正在奉献服务中拓展专业技能,真正在素质拓展中服务地方。副校长朱家存在调研慰问听取团队汇报时动情地指出,本次社会实践主题选得好,立意有特色,充分结合了专业特色,成果很丰富,既富有时代意义,又丰富校史研究,非常有价值。他直称自己很受教育也十分感动,并称赞实践团队“做了一件不可替代的事情”。

    寻老兵:用双腿和时间赛跑

    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记录下黄山市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实践队员们和时间赛跑,抢救性还原一段最值得铭记的烽火岁月。实践队员早上踏着晨晖出发,披着星月回来,行走于街头巷尾,寻迹于田间村头,用纸笔记录下他们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用摄像机定格住他们口述历史的坚定眼神。“这个伤是我在芜湖打攻坚战时留下的,当时为了炸掉敌人的碉堡,被手榴弹给炸伤了”,“当时我们在山的这边,鬼子就在山的那边,打起来之前心里是害怕的,打起来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了,只知道我不打他他就会打我。”……15天,13位老兵,烈日炎炎,山路崎岖,队员们四赴徽城镇,两访仙源村……队员们用自己的真诚和行动践行着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祭奠历史,向老兵致敬。

    访知青:用双脚亲历建设的坎坷

    开山,炸石,采茶,种田……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运动的艰难岁月。重走知青路,深刻感受当年的血泪辛酸,也是这次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蜿蜒曲折的山路,杂草丛生的小道,高大的山体,万丈的悬崖……在老场长王敦友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重走了当年知青们开凿的“11-8”公路。走古道,访茶园,观林海,队员们用自己的双手触摸知青们在高山上采茶挖笋的不易,用双脚感受知青们披荆斩棘建设山路的艰辛。八里岗,场部楼,烈士墓……这些曾埋藏过知青血与泪的地方,如今带给队员们同样的震撼。与留驻林场老知青吴一珍的对话,更让队员感受到激情燃烧时代里的革命浪漫情怀,也深刻感知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命遭际。在行走中追溯历史,在探寻中勾勒脊梁。重走知青路,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奉献祖国的家国情怀。

    忆校史:寻迹直面烽火中的师大

    大门前,皖赣铁路上轰鸣着的火车呼啸而过,校园内白鹭满园,自得一份宁静,这就是休宁中学,也是抗战时期师大校史重要渊源——省立安徽学院皖南分院办学的地方。1944-1946年,受抗战影响,省立安徽学院在时称省立徽州中学办学,培养了138名优秀毕业生,它是皖南地区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安徽师大校史的重要来源。作为师大的一份子,了解如歌的校史,探寻学校发展的经历是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情。队员们来到休宁中学,走在林荫小道上,四周白鹭栖息,百年建筑校史馆静立,图书室……从这些老建筑上仿佛还能看到时代的沉淀,历史的沧桑。队员们辗转于休宁县、万安镇,寻访当年校史见证人,了解那一段峥嵘的历史。休宁中学原校长江达灼讲述了当年分院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设施,老教师胡瑞青为队员们回顾了分院学生的优良学风,以至于江老在主政休中招聘老师时直称,“那时我们招老师,要就要师大的!”一段对于过往的回忆让队员们为自己母校的荣光感到骄傲和自豪。直面师大的过往,有敬佩也有辛酸,身为师大的一份子,每一位实践队员都为自己的母校感到骄傲,同时也为母校未来的发展生发出一份责任和担当。

    乐支教:用真诚迎接花儿的绽放

    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团队继续开展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和建立新传爱心书屋。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落户徽州区是学院继肥西、霍山、蒙城之后的第四个基地,爱心书屋捐赠点今年也首次挂牌东山小学和育新留守儿童中心两家单位,扩大了活动影响的覆盖面。120个小时的相处。支教志愿者们和可爱的孩子们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小绘画摄影师班,小主持人班,小记者班,在启蒙孩子们对于传媒的素养和兴趣时,也让队员们收获一份纯真和快乐。无论是孩子们齐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给老兵爷爷的一封信,抑或是创意文化衫,志愿者们倾其所能,在盛夏时光与孩子们一起守望历史。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最纯粹的,在纯真的笑容下,感受到的是一种朝阳的蓬勃,是一种中国新生代力量的崛起,是一种属于少年的光芒。在文艺汇演暨结业典礼上,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起用歌声和朗诵回顾了短短的学习历程,用影片记录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情到深处孩子们与志愿者动情地流下了眼泪,在得知实践队员第二天就要离开徽州时,一些家长和孩子们久久不能释怀,一个孩子甚至当即建立了QQ群说是要一直向大哥哥大姐姐请教,一位家长拿着结业证书找到每一位支教队员一一签名,为的就是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

    此外,实践队员还在屯溪区屯溪老街、徽州区徽州人家社区、义务支教点和岩寺老街志愿广场举办了多场主题宣讲,队员们利用红色电影展播、发放传单、陈设展板、主题签名、与小朋友一起宣讲等方式面向市民开展了一次抗战历史的普及,队员们还深入屯溪老街面向包括俄罗斯、美国、香港等地区等在内的五湖四湖的游客开展宣讲,将珍爱和平、铭记历史的种子播洒四方。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离开优越的学习环境,离开舒适的家居生活,身入农村基层,深入群众心间。这次的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开阔了眼界,更让大家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中增长知识,在体验基层民众生活中锻炼能力,在调研基层社会现状中体味人生。辛苦的实践,付出的是一份汗水,收获的是一份成长,青春三下乡,新传学子一直路上。

    据悉,该团队在黄山实践服务期间,围绕一个主题,足迹遍布黄山市三区四县,行程近千余公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拓展专业实践技能,真正在深入基层中长才干,在接地气中受教育,在奉献服务中做贡献树形象。团队将以六部主题微视频、一本主题画册、十数篇新闻通讯、一部主题成果集记录实践点滴,办一次专场主题文艺汇演,办四次主题展览,开多场主题座谈固化实践成果。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