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快讯

经管学子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足迹,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时间:2021-09-0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本网讯(经管学院 吕洋 汪彭玥 张青云 邓梦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专门就安徽的改善发展作出指示,“把方向、绘蓝图、定目标”,关注安徽的脱贫、创新以及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徽足迹对于安徽来说是一个宝贵的、丰富的红色资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最真实、最生动的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徽师大16位经管学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安徽阜南、合肥、六安金寨、滁州凤阳、马鞍山等城市,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徽足迹,讲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故事,传承弘扬伟大百年建党精神,感受安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传播安徽师大经管学子声音。

抗洪蓄洪顾全局,舍小为大承精神

“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为全局。”在参观完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之后,这句话在每位成员的心中回荡。在前往西田坡庄台后这句话变得更有份量、更加具象,即使自己的生活拮据、不便,在洪水来临时,为了使国家不蒙受更多的损失,村民们对开闸放水毫无怨言,村里面的老人说,曾经还是土房子时,开闸放水之后就要重新盖房,“我们这一辈子盖了数不清的房子喽。”老人们笑嘻嘻地说着,丝毫不觉得辛劳,或许他们不甚明白“小我融入大我,小家奉献大家”的含义,但是他们却用一辈子在践行着这句话,将这一他们无法具体表述地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脱贫攻坚初富裕,一方天地现情怀

缝纫机在嗒嗒作响,针尖上下飞速穿插。在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员工们正坐在缝纫机前熟练地飞针走线,加工箱包。车间里的生产热火朝天,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犹如奏响了一首脱贫致富“协奏曲”。“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到。他满含希望的笑脸在纷繁有序的“协奏曲”中出奇的和谐,这个由他一手创办的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带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为留守妇女提供了一份收入稳定、时间弹性的工作,同时考虑到妈妈们工作时孩子们无人照料,他还特地辟出一小方天地供孩子们玩耍休息,在清凉的空调风吹拂下,孩子们或嬉笑玩闹,或躺下小憩,独属于孩子们的纯真笑容充盈着整个屋子,浓浓的情怀从中一方小天地中溢出,渗透到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科技历史两相望,过往坚守建今朝

安徽创新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地理位置上完全相邻,互相对望,但在展示内容上却是天差地别。一个充满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墨子号卫星、蔚来汽车ES8、马钢复兴号动车轮等科技创新成果……无一部体现着超高的科研水平,另一个则承载着过往的一段光辉却也悲壮的历史,体现着党的伟大感召力战斗力、军民团结一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鱼水深情和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传承着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两馆相邻,不禁让人更加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也对英雄前辈产生了发自肺腑的敬佩与感激。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现在替大家负重前行的人已经远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了中国,帮中国人民打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应撑起这个重担,不畏险阻,负重前行。

缅怀先烈忆往昔,不负韶华志凌云

“台阶共有59级,它寓意着在我县这块红色土地上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台阶共有50级,它寓意着为革命牺牲的县团级以上的烈士们有500余名。”在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上,成员们一步一步拾级而上,虔诚而又神圣,就如同现今,大家生活在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中,大家也应像爬阶梯一般,奋发进取,不断向上,不辜负先辈们的热血,也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

蝶变村落大湾村,日子红火百姓笑

“哇,这真的是村庄吗?感觉就和城市一样发达!”自从车辆驶入大湾村,团队成员们的感叹声便此起彼伏。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清澈的河流上不时漂下几艘进行漂流项目的皮划艇,一幢幢精致的小楼房零散分布,脸上洋溢着满足安乐的笑容的村民或于树下乘凉闲聊,或在路边悠闲散步,这与前几年新闻视频里那个灰扑扑的简陋小村落简直是云泥之别。在与村名们的交谈中他们无一不夸赞着中国共产党大力的扶贫政策,当然也离不开百姓们自己的努力经营,他们有人创办农家乐,努力发展旅游业;有人种植灵芝,坚守“西山药库”的美称;有人发展茶产业,拓宽销路出售亲手炒制的茶叶……百姓们不甘贫困地奋斗和努力结合着脱贫政策的扶持,大湾村快速地发展了起来,成功实现涅槃重生。

勇突破之大包干,创美好之小岗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一纸虽薄,却重千钧,契约的内容寥寥数字,却震撼人心,那18个鲜红的手印,每一个都象征着当时领头人的勇气与魄力,正是这些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之大幕。正是小岗村村民这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使得小岗村有的如此大的变化吃穿住行,医疗、教育、收入等方面均改头换面,村民的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而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也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志向,要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的勇气,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担当。

勤勤恳恳显成效,劳模精神书华章

“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上,你的选择比努力重要。”在成员们与马钢集团的部分工作人员开展的一场座谈会中,负责人强调了这一点。面临大批毕业生未将“投身基层一线”列入自己的第一选择,同时又结合着自己数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劳动成果,马钢的工作人员在“选择”这一问题上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见解,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工作理念时,他表示勤勤恳恳地工作能学习到、积累到很多课堂上无法传授的知识,真正地投身一线才能更加深切地触摸到“劳模精神”,才能真正明白基层工作者身上承载引领作用以及肩负的沉重却光荣的责任。

走访各地见世面,收获颇丰展芳华

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团队成员汪彭玥同学表示“这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社会,这次实践让我感受到世界比我想象中要大的多,略显清贫却依旧干劲十足的村民、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会到乡村开办脱贫产业的创业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后人铺路的革命先辈……他们让我发现我可以做的还很多,我可以奉献给国家的还很多。”“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团队内董曌伽同学如是宣誓着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团队队长韦魏同学表示本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不只是带领大家单纯地走访参观,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在王家坝闸大家感受到了王家坝精神,了解了当地的抗洪防汛的措施;在红亮箱包厂中,大家看到了企业文化以及其为当地脱贫攻坚所作出的贡献;在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大家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

一次次的走访,一点一滴的感悟将会是团队成员这个暑假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可能会影响团队成员的人生轨迹,或许会有人日后选择投身一线基层工作,为自己的家乡的发展做出最实际最有成效的帮助;或许会有人在时刻牢记“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切实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在建党百年之际,这16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子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足迹重拾理想和信念,把自己的真心作为礼物奉献祖国,投身实践,星辰大海,一路向前!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