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评论】铭记敬文义举,传承敬文精神

  • 时间:2019-04-25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爱心恒久远,精神永流传。今年是朱敬文奖助学金项目落户师大20周年,项目以其资助面广、设立时间长、投入金额多、影响范围大,成为师生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捐资助学佳话。我校作为江苏省外唯一设立奖助项目的高校,受到了基金会的持续资助,无论是获益良多的万千学子,还是宏伟厚重的敬文图书馆,朱敬文先生用火热的赤子忠诚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照亮学子前行的精神灯塔。

敬文精神的内涵是“为国储材、自助助人”。这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一种泽教育英、奉献社会的精神,是一种胸怀祖国、无私无悔的精神。今天,学校举行朱敬文奖助学金设立二十周年庆典就是激励师生弘扬传承敬文精神,领会什么是真正的富有,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铭记敬文精神,就要牢记办学初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论是狼烟四起的抗战烽火,还是悬居香江的艰苦创业,敬文先生及其家族始终秉持为国储材、自助助人理念,长期关心支持我国教育事业。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始终是学校办学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关爱学生,善待学生,舍得在学生身上下功夫、花本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弘扬敬文精神,就要甘于奉献大爱。大爱无言,大音希声。敬文先生是慈善仁爱的典范,承载着师大学子温暖的记忆。20年来,敬文基金在我校累计捐资助学7000余人次。朱敬文奖助学金在我校远远超越了奖励与资助的意义,已经成为我校青年学生心中奋斗的方向与自身成功的标尺,成为他们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报国理想的精神动力。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扶与不扶的纠结、功利与道义的取舍、漠然视之与热情相助的交织,不断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时代呼唤大爱,青年学生更需要弘扬敬文精神,更需要践行朱敬文奖助学金设立的宗旨“为国储材,自助助人”,自觉承担起爱心接力的重任,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激扬蔚然正气,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小爱,汇成大爱,在全社会形成的扶正祛邪、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

传承敬文精神,就要挺身担当大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敬文先生即便投身实业,以期产业救国,但他敏锐洞察——知识改变命运,科教才能兴国。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无私投入,体现的正是敬文先生的远见卓识,彰显的正是敬文先生对民族复兴大任的挺身担当。无论是捐资寒门学子求学海外,还是投入重金奖励后学,抑或关注后发地区的基础教育,敬文家族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支持既是从长计议,也是全方位的。我们传承弘扬敬文精神,就是要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建功立业,服务社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朱敬文教育基金会的厚爱与关怀,自觉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贡献力量。(本报评论员  施轩)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