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篇

举旗聚力担使命 守正创新育新人

  • 时间:2025-05-03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党委宣传部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编者按:2025年5月,学校将隆重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擘画事业发展新蓝图。学校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办学成绩,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凝心聚力、团结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奋力冲击“双一流”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本期推出宣传思想文化篇。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讲好师大故事,大力营造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高举旗帜 践行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

五年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汇聚起了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的强大力量。理论武装与思政教育工作更扎实。建立健全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一体推进“十学机制”,构建“1+5+N”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院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打造“四维”思政课体系,形成“丙辉教学法”“分类教学法”。在全省高校率先发起设立“思政委员”,相关做法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高校全覆盖推广设置。意识形态与舆情信息工作更主动。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学校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努力形成“责任明晰、履责有序、上下联动、评责问效”的工作格局。坚持教育引导与预警监测、应对处置结合,建立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校地联动。媒体融合与新闻宣传工作更出彩。坚持党的新闻舆论方针,加快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在建校95周年之际于省内率先对学校官网升级改版,兄弟高校争相学习借鉴,网站访问量较改版前增长近60%。持续开展“榜样师大人”专题宣传,汇编出版《榜样师大人——2022-2023年度安徽师范大学先进典型师生风采集》。壮大主流舆论,加强对外宣传,讲好师大故事,外宣工作在数量、质量、层次、影响上实现了全方位提升。加强融媒体矩阵建设,原创性作品传播力影响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王春雨东京奥运会、非遗鱼灯相关话题分别登上全国热搜榜第2名、第6名,官方视频号、抖音号多次位列全国影响力榜单前五。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工作更亮丽。大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制定学校“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花津校区四纵五横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完成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立碑挂牌工作,联合芜湖市文旅局等相关单位共同推进文物建筑的开发利用工作。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和学校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启动百年校庆文化建设工作。精心设计新版大学录取通知书,更新设计学校形象识别系统VI手册,展现良好师大形象。

守正创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硕果

五年来,学校党委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加强理论研究阐释,聚焦“三报一刊”累计发表理论文章55篇,发文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做好舆情直报工作,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中宣部舆情直报点。舆情信息获中宣部采纳97篇,其中被国家领导人批示5篇,连续3年获中宣部表扬、表彰,在2024年中宣部舆情信息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高校优秀单位代表交流发言。积极拓展校媒关系,扩大学校美誉度,2020年以来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2397篇次,其中央视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纸媒和《安徽日报》《安徽新闻联播》报道331篇次。新媒体宣传把握传播规律,新媒体平台累计粉丝量超过70万,获评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新媒体融合共建四十强”“校园新媒体互动百强”“全国新媒体传播创新本科高校”,大学生记者团获评“全国影响力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全省卓越影响力校园媒体”,视频号入选第二批安徽省文明账号。大力推进文化润校荣校,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入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3个,获批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3个作品全部入选教育部2024年“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获评数全省首位;在安徽省第八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获评27项荣誉,学校获评“先进单位”称号。

【特色案例1】课程立学,构建“1+5+N”教学体系

学校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1+5+N”课程育人模式,不断构建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教学体系。

建好上好“1”门关键课。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最关键的思政课,纳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成立“概论”课程教研组,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统筹抓好集体备课、教学方法改进、内容优化和质量监督,累计授课学生3.9万余人,实现大二下学期全覆盖授课。贯穿融入“5”门思政课。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穿、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5门思政课,研制专题教学指南和建议,实施文科、理科、艺体分类教学改革,构建“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不断推进思政课提质增效。开发打造“N”门专题课。按照不同学科门类,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将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经管学院专业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院专业课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态与环境学院专业课程等,分学科分领域分专题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做到一院一金课,有效满足各学科专业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理论需求和投身伟大时代的成长需要。

延伸阅读:安徽师范大学——构建“1+5+N”教学体系 推深做实主题教育

【特色案例2】矩阵发力,打造爆款传播作品《非遗鱼灯》

在学校第51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节目“非遗鱼灯”如梦如幻的表演,受到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党委宣传部联合体育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提前谋划话题、精心打磨内容,积极运用全媒体传播优势,聚力打造“现象级”传播产品,为广大师生、校友及网友呈现了一场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于一体的全媒体报道盛宴,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我校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实践和成果。

为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校深入挖掘“鱼灯”宣传亮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作为宣传主题,通过现场直播和全媒体矩阵融合的全媒体传播方式,策划推出系列图文、视频作品,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共青团中央公众号、安徽电视台、南方都市报、中安在线等60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其中,新浪微博话题“高校师生做非遗鱼灯”由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一度冲到全国热搜榜第6名,话题阅读次数达1527万,其中人民日报单条微博浏览量达697万。抖音话题“百余名师生舞活鱼灯国画”登上同城话题榜第7名。

延伸阅读:非遗鱼灯进校园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