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榜样师大人】我校杰出校友金平教授荣获“韩德培法学奖”终身成就奖

  • 时间:2025-11-24
  • 来源:校友办
  • 作者:校友办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近日,第四届“韩德培法学奖”评选结果公布,我校杰出校友、著名民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金平教授(曾用名金以治)荣获“韩德培法学奖”终身成就奖。

韩德培法学奖是由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韩德培法学基金会于2019年联合设立的法学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纪念法学家韩德培先生。该奖项分为终身成就奖和青年原创奖,评选范围涵盖法学学者及实务工作者,由国内知名学者组成的评委会负责评审。奖项评审注重学术贡献、原创性及社会影响。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曾指出该奖旨在弘扬韩德培学术精神,推动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1945年,金平教授考上了成立于抗战中的安徽学院。1946年,因战争停办的省立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前身)复校,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金平教授于此就读法律系,从此结缘法律70余载。

图为金平教授在我校就读法律系时档案

金平教授简介

金平,生于1922年5月,安徽金寨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当代中国著名民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创始人之一。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民法学经济法学会副总干事、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金平教授先后三次参与民法典草案的起草工作。见证了中国民法典的发展历程,被誉为中国民法事业的“活化石”。

金平教授长期扎根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讲授民法、婚姻家庭制度、比较合同法等课程,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法学毕业生,著有《民法原理》、《民法通则教程》等专著,并撰有《论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其中诸多观点在民法学界广受认可并被采纳。金平教授投身中国民法学研究、教学工作数十年,开荒辟地,为新中国民法的开创与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之功。先后荣获重庆市“教育工作终身贡献奖”、中国法学会首批“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特别贡献奖”。

深扎中国民法沃土:亲历者、奠基者、推动者

“我叫金平,平等的平,公平的平。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平’字,让我的这一生,与民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新中国民事立法的亲历者、新中国法学教育的推动者、新中国法学研究的先行者,金平教授在探索民法行进之路的途中,始终身体力行。他在民法调整对象问题上率先提出的“平等说”理论,被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第二条采纳。此外,金平教授还是大陆最早提出物权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制定统一合同法的学者之一。

每当听到有人提及自己的成就,金平教授总是感慨地说:“我这一生啊,从大别山贫苦家庭的一个放牛娃,到有机会上学改变命运,后来与民法结缘,三次参加民法典的起草,再到一辈子教书育人,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给了我机会,给了我信念。我的那些研究,也谈不上多大贡献,那些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然。”

党把一个放牛娃培养成了法学家

1922年,金平教授出生于安徽金寨县山区一个普通人家。那个时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家里太穷了,母亲生了十几个小孩,养活的只有我们兄弟4个。”儿时的贫困让金平教授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如此贫困家庭的孩子,在那个时代很难有机会读书识字。四五岁时,他就要帮家里干活,放牛可能是他最好的工作。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29年。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在金寨发动“立夏节起义”,组建工农革命政权,乡里成立了苏维埃小学,地主家的孩子不收,只收普通农户的娃,金平教授迎来了上学的机会。

1949年,安徽解放。从小接受过红色教育的金平教授报名参军,经过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的短暂学习,最后被分配到刚刚解放的云南曲靖,担任粮库副主任,后到司法科工作。曲靖人民法院成立时,他又被任命为副院长。

1953年5月,金平教授被选派到中央政法干校进修,成为新中国首批政法人才。经过一年多的进修学习,组织上将他调到了刚刚成立的西南政法学院担任法学教员。

三次埋首民法典起草,甘做铺路人

1954年底,走上讲台还没几个月金平教授接到通知,要他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报到,参加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随即全国人大开展以宪法为基础、研究制定几部治国理政关键性大法的工作,民法与刑法相关起草工作也于当年启动。

1956年12月,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征求意见稿成形,但不久后因故中断。1962年,中国经济建设开始复苏,金平教授受邀再次北上,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法律室的主持下,继续从事民法起草工作。然而还未来得及完成调研,便又停了下来。

1979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金平又一次受邀到北京参加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并担任所有权分组的负责人。由于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生活都处在急剧变动之中,民法典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最终中央决定,以“改批发为零售”的思路,采取成熟一个、解决一个的办法,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制定一个民法大纲,这就是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次民法典的编纂也随之再次搁置。至此,金平已经成为60多岁的老者。

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从1954年到2020年,历经66个春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问世。得知这个消息后,金平教授激动万分地说:“此生再无遗憾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金平教授强调道。他期待,在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要用好这部法,更重要的是要将法治精神,透过这部法,透过持之以恒地遵法、守法、执法,传导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依法治国的有序环境。

金平教授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是投身中国法治建设的一生。作为长期扎根教学第一线的资深教师,金平教授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授业解惑,桃李满园。2009年,他荣获重庆市“教育工作终身贡献奖”,2012年,他被中国法学会授予首批“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2015年,他荣获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特别贡献奖”。

数十载深耕不辍,宁做燃灯者、甘当拾柴人 ,穷学术之浩瀚、育时代之英才,为新中国民法奠定深厚根基,这就是金平教授。

(本文主体内容转引自《民商荟》微信公众号。为保持历史真实性,金平教授曾用名及就读于我校法律系的相关档案记录来源本校独家考证。)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