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中秋节:彰显共同体意识的节日

  • 时间:2019-09-12
  • 来源:
  • 作者:徐成进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庄华峰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它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我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鲜明的主题,中秋节的主题是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的。

    凝聚亲情。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人们总要把社会伦理的内涵融入传统节日之中。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圆”。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人们常把圆满的月光引申为家族美满团圆的象征。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中秋之夜,正值月圆人圆之良宵,人们禁不住望月思乡,对月生情,浮想联翩。无论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充满了深切的怀乡之感。中秋之时,远离家乡的亲人力求归回故土,已出嫁的女儿也要返回娘家,旧称“归宁”。独在异乡旅居的人,也期望借助一轮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上种种,与其说是思念家乡,不如说是思念家中的亲人。这便是乡愁。乡愁,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是寂静夜里的心潮涌动。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精神依归。(《央视网》 )

    追求爱情。中秋节流行的习俗中,有些带有含蓄的爱情色调。如苏州的“走月”,湖南侗乡的“偷月”,以及苗族的 “闹月”等,青年男女在月光下的浪漫,远胜于歌楼舞榭。

    融洽友情。明清以降,民间社会流行中秋节馈送月饼的习俗,人们在相互馈送月饼等节物的过程中,融洽了亲友、邻里等家族关系与社会关系。有的则在中秋之夜,邀集几位同好月夜出游,在月光下漫步赏月;有的诗人文友,三五相聚,登楼赏月,赋诗抒怀;有的则寻找江河湖泊,静坐一叶扁舟,以观皎皓月辉。这期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友情。中秋之夜,也倍加思念友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月色之清凉,夜色之深沉,秋色之浓郁。最末一句用一个“落”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感秋思友之情。

    围绕一个“情”字,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意趣纷呈的中秋节习俗,构建了以中秋节习俗为内核的符号体系,也造就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中华民族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人们共享中秋佳节带来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秋节是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节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我们中华民族一向崇尚的亲情和友情正在被淡化,我们应正视这一现象,高度重视传统节日中所传递的精神传统,守望我们的传统文化,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从过好包括中秋节在内的每个传统节日开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