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党委宣传部 王哲谦)9月19日上午,我校在花津校区田径场举行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领导胡朝荣、张庆亮、李琳琦、陆林、周新发出席典礼。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我校文学院1990届校友彭玉平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我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舒新文教授应邀出席并分别作为校友代表和教师代表发言。开学典礼工作领导组成员,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党委副书记,教师代表、学生代表,2019级全体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参加典礼。




典礼在庄严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中拉开帷幕。800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伴随着悠扬的校歌和师大相遇,未来几年,他们将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挥洒汗水,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校党委书记胡朝荣在主持典礼时指出,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和重要的成长阶段,希望大家牢记领导和老师的教诲,砥砺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坚定信仰、涵养品德,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庆亮代表学校向2019级全体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成就,分享了2019级新生在学科创新、自强自立、论文发表、艺术修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绩。他说,年轻的你们如此优秀,我和全校教职工都为之高兴、倍感自豪,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相信,经过在安徽师大的学习历练之后,优秀的你们会变的更加优秀。今天的年轻一代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朝气蓬勃的一代,也是志向远大、好学上进、开放自信的一代,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张庆亮指出,大学有三件事非常重要,分别是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完善。大学之学是一个自我赋“能”的过程,希望大家不断地去习得能力、锻炼能力、提升能力,努力在自我赋“能”中变得更强。 知识固然重要,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重要。我们在考量需要掌握哪些能力时,既要着眼于当下的时代背景,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需要。首先要掌握基础能力,这些能力既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掌握更高层次能力的基础。还要掌握发展能力,要既能够满足当下的时代需求,更能够胜任未来的发展需要。
针对如何习得、锻炼和提升这些能力,张庆亮指出,要坚持与时代同行。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和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社会担当能力;要坚持与书本相伴。不断增强求知紧迫感和本领恐慌感,既要专攻,又要博览,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着力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在读书实践中练就本领、锤炼品格;要坚持与创新为伍。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批判,百折不挠、上下求索、与时俱进,努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科学研究能力;要坚持与奋斗并进。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勇创佳绩。
张庆亮最后寄语全体新生,要珍惜韶华、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在不断地自我赋“能”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用奋斗成就美好生活和精彩人生。


彭玉平校友深情回忆了自己在母校师大的求学经历、人生经历与感悟,对新生学弟学妹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他们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不辜负岁月的慷慨馈赠,在师大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给自己保留一份美丽的、动人的、有生命力的,甚至是令人震撼的珍贵记忆。舒新文教授勉励新生们要会学习、懂感恩、有担当,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本科生新生代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19级计算机类贺鹏飞,研究生新生代表、文学院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宁嘉惠,留学生新生代表、美国本杰明分别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畅想了自己对接下的大学学习、生活的期待与规划。本科生老生代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6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吕潇,研究生老生代表、地理与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王阳分享了在师大的成长成才经历,期盼新生学弟学妹们在人文荟萃的高等学府里,通过刻苦奋斗收获成长的果实,成为优秀的学子,不辜负学校、老师们的教导和培养。
开学典礼结束后,将召开军训动员大会,对我校2019级新生军训工作进行动员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