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前,我校师生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形式密切关注两会动态,畅谈感想与体会。
法学院院长周振杰教授: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社会公众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都在增强。根据“人民网”2月28日公布的第21次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在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64.8%选择将“依法治国”列为两会热点话题之首。在即将开幕的两会上,一些热点法治问题预计将会引起代表讨论。例如,因“徐州丰县铁链女”引起高度关注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问题,尤其是是否应废除《刑法》中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或者大幅提高其法定刑。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法治建设也会引起各界重视,尤其是如何有效治理侵犯个人隐私、名誉等乱象,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问题。当然,廉政法制建设、反腐败追赃追讨、知识产权保护、房地产税等相关法治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应会受到热议。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廷龙教授:近年来,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特别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在线消费、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了特殊作用。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在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地抢抓机遇布局数字经济。在即将开幕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切实举措,预计将会引起代表们的热议。例如,如何打理推进科技强农,实施数字赋农等行动;如何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增效,为各类中小企业精准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何推动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培育数字消费新的增长点;如何实现东数西算区域协同发展等等。当然,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建设、做大做强数字安防、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相关数字经济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应会受到热议。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伍旭中教授:即将开幕的两会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主线,充分彰显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韧性,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旨精神一脉相承。面临全球范围内迅速分化的经济形势,如何兼顾善用资本力量与有效管控资本风险成为学界与政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也必将成为两会期间广泛讨论的议题。例如:如何有效发挥资本在高新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国内资金离开舒适区,发挥资本对半导体、新能源等尖端科技产业的杠杆作用。此外,2021年利用外资规模与增长率屡创新高,2022年如何更好的引导外资服务中国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引起两会代表的广泛讨论。两会代表对构建兼顾内外双循环的“资本红绿灯”引导体系的广泛讨论,应当成为2022年充分撬动资本力量、凝练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话题。
国际级运动健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武术套路女子拳剑枪全能项目冠军、体育学院2019级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赖晓晓:全国两会大幕开启,奋斗号角再次吹响,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运动员,我时刻关注着“体育”“健康”等热议词。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健康中国更是无从谈起。今年我国顺利举办了2022冬奥会,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运动健儿们的努力拼搏鼓舞和团结了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带动了中国的冰雪运动建设与发展。作为一名体育专业大学生,我认为青年要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面对生活,同时为体育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作为一名运动员,我认为青年一代人要树立不怕吃苦,敢于挑战,为国争光的价值观,彰显国家风采,为中国向“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青年力量。如今我正在积极备战,也将继续用行动为安徽、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
安徽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李明:全国两会是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重要会议,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我最关心的依旧是教育领域的话题。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已初见成效,逐渐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而作为一名正在西部支教的志愿者,我亲身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偏远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视,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五”规划中同样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规划的总目标,足以见得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对青年一代的关注。唯有知识方能改变命运,我们广大青年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将目光投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音乐学院2019级研究生罗静:2022年全会两会开幕在即,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任务重大,意义非凡。我学习的是音乐专业,最期待的是两会中关于文艺方面的内容。来自艺术界的多位委员和代表们表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始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明确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奏响新时代颂歌。作为即将离开校园的学子,我也将迎着春光,笃行不怠,让经典文艺作品走进千家万户,用年轻一代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经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