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思政课这五年】方法之变:老办法融合新技术——安徽师范大学思政课建设巡礼之四

  • 时间:2024-03-15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党委宣传部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五年来,学校聚焦用好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好云端课堂,把线下与线上、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显出来。

打造“情境浸润式”思政课堂

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成立安徽省首家思政课情景模拟实验室,打造“名师访谈录”“苔花剧场”“党代表说”情景思政课,在模拟情景中与学生“面对面”展开对话,将深刻道理融入生动故事,将时政热点导入课堂教学,将虚拟场景投射活动现场,深入浅出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说透彻、弄明白,让学生喜欢听、愿意信、肯践行,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培育“青春思政课”育人项目

紧扣时代热点,创新方式方法,坚持“文艺搭台,思政唱戏”,以青春诗会、青年榜样、青春风华等为主题,探索出了以重要时间节点教育课程、重大发展战略教育课程和原创文艺作品教育课程等三大课程为有机整体的“青春思政课”文化育人模式,在重大时间节点,围绕宣传主题,选取榜样人物,用“讲故事”的方式“强信念”,用“上舞台”的方式“讲党课”,用“开直播”的方式“聚思想”,“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使“青春思政课”成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成长的“生态课堂”,有力增强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并获省领导批示肯定。

搭建“丙辉漫谈”育人阵地

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特点和成长需求,统筹推进现场版、网络版、实践版三种形式的“丙辉漫谈”师生思想交流平台建设,“现场版”与学生面对面,开展课外专题讲座360余场次,纾解学生问题1万余条,受众30余万人次;“网络版”与学生键对键,开展微博线上答疑,撰写网络专栏笔谈50余万字,受众3000多万人次;“实践版”与学生肩并肩,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同交流累计200余天,徒步毅行5000余华里,参与师生500余人次。该项思政课创新经验先后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政研会基层思政工作典型案例、安徽省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相关内容被教育部主编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收录。

探索“融媒体+思政”育人模式

紧抓教育融媒体发展机遇,突破传统思政课的时空限制,打造全方位多层次融媒体矩阵,促进新媒体传播与网络思政深度融合,构建铸魂育人新生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策划制作“师大这十年 献礼二十大”“学思想 见行动”等网络专题专栏专版。师生自主研制《“总书记的红色足迹”智慧“云地图”》,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考察的24个红色党史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数字化,依托芜湖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开通“线上VR纪念馆”,以“云参观”“云祭扫”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打造了“非遗鱼灯”“95周年校庆”“校运会开幕式”等一批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学校思政育人实践和成果的传播作品,形成良好育人氛围。新传专业学子立足专业特色,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先后创作了《万佛湖山水画卷》《金寨映山红花海》等多部反映徽派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优质作品以及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新闻微博等多家主流媒体同步转载。推出“榜样师大人”融媒体专题,把镜头和笔触对准师生,注重以弘扬校训和师大精神为主线,以“小故事、正能量、大情怀”为切入点,专访师生典型80余人,讲好师大榜样故事,引发师生情感共鸣,彰显网络思政育人特色。学校融媒体矩阵传播影响力逐年上升,思政育人成效愈发突显,官方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多次位列全国高校影响力榜单前十。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