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安徽青年报】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脱贫工程

  • 时间:2020-11-0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原文如下:

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脱贫工程

当夜幕降临,85盏路灯齐刷刷点亮,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宿松县三德村境内059县道变得亮堂起来。看着晚饭后出来遛弯的村民越来越多,安徽师范大学驻该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德春欣慰的笑了。

打开工作队今年第三季度定点帮扶工作总结,完成的不止是道路亮化工程,还有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就毛竹组、老屋组2座危桥的改造拿出讨论方案,为全体党员上了党课,慰问村五保老人、生活无着儿童集体……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记录了安徽师范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点滴付出。

三德村,地处宿松县凉亭镇西南边缘,全村共1935户700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74户1637人,贫困发生率 25.34%。导致贫困的原因很多,其中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一支高校的扶贫队,黄德春一行进村后,就狠抓教育基础,通过搭建在线课堂、援赠教学器材、设立奖学金、走访贫困学生等方式,推动三德村教育高水平发展。

搭建网络平台,同享优质教育资源

“每个月大概上两次网络课,农村孩子也能跟城里孩子上同样的课程,光荣小学的学生也可以举手回答问题,跟安师大附小的老师、学生交流互动,提升了光荣小学的教学质量。”说起学校两年前建立、使用至今的远程录播教室,三德村光荣小学的师生们都赞不绝口。

这是安师大投入19万元援建宿松县的第一所基础教育远程录播教室,有了它,即使相隔310多公里,借助网络平台,这所村级小学的孩子们也能和安师大附小的学生同上一节课,在屏幕面前实现面对面。

“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是我校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安师大驻三德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德春说。

针对村里的光荣小学和光荣中学的办学需求,安师大先后捐赠价值10多万元的图书、教学仪器、办公设备和体育器材,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条件。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与光荣初中,共享中考模拟试卷;先后组织光荣初中、光荣小学教师200余人次,赴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附属小学进行观摩教学、研学交流、“头脑风暴”等,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同时还组织心理咨询师到村,为三德村6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团队辅导。发挥工作队驻村优势,对优秀贫困学生进行家访,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随着教育帮扶的深入,光荣中学和光荣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有力提升,光荣中学连续三年省示范高中录取率位居全县前茅,先后2名学生中考总分进入全县前十名,学校由落后校成功跻身全县先进单位。

设励志奖学金,助力贫困学子圆梦

扶贫先扶志,除了提升教育质量,扶贫工作队还注重对当地贫困学生的精神引领。在光荣中学汪校长手中有一份资助清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师大对光荣中学的捐助。其中仅“大拇指助学奖”奖金每年一万元,已经连续不断地给了六年。从2015年开始,安师大开始在光荣中学设立“大拇指奖学金”,累计投入资金6万元,获奖学生达361人次,有力促进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组织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师生,为光荣中学谱写校歌、设计校徽、绘制校园文化墙,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从2018年开始,安师大在光荣小学分三年投入1.8万元,设立“向阳花奖助学金”,资助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驻村工作队开展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点亮“微心愿”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慰问初三毕业生,组织捐赠文体用品和图书活动。

“每次走访,看到贫困户家里有孩子上学,墙壁上贴着红彤彤的奖状,我就看到了这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黄德春欣慰的说。

在扶贫队的帮扶下,截至目前,三德村贫困人数已减少到5户共17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24%,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高考中,曾获首届“大拇指奖学金”资助的20名学生100%达到本科线,其中王萌同学取得649的高分,被复旦大学录取。连续三年获得“大拇指奖学金”的贺楠,在2018年中考全县排名第八名,属光荣初中近年来最好成绩。

像农技员一样,田间地头忙发展

采访中,提起扶贫队,三德村的村民都交口称赞,直夸他们丝毫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他们就像农技员一样,走进田间地头,向村民们询问稼穑农事;拿起锄头和铲子,勤快地学着农活;起早摸晚,走村串户,一家家上门调查、了解、宽慰。工作队常常是白天没人晚上去,心中有疙瘩就经常去,在外地打工的就电话沟通,逐户逐人摸清核准情况,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清单。为了推动村里经济,发展产业,他们到各地学习,引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细数安师大驻村扶贫队的工作业绩,不仅加强对光荣小学和光荣中学的帮扶力度,还坚持开办“扶贫夜校”近50场,覆盖全村1935户。并积极推动安师大全面帮扶宿松县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促成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整体托管宿松县薄弱学校复兴中学,安师大派出了精干的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全面负责复兴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师大附中实行教科研互通,做到优质资源共享。促成安师大与宿松县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帮扶协议,就打造全学段帮扶样板、实施“一托一”结对帮扶、启动“千百十”培训作出详细规划。安师大还制订了《帮扶宿松县教育十年行动方案》,计划每年通过上门送培、按需开班、跟班培训等形式,为宿松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培训教师1000名、骨干教师和干部100名、校长10名。

一系列教育扶贫成效的取得,在黄德春看来,得益于身后安师大这个强有力的依靠,凝聚着两批扶贫干部的心血。“学校对扶贫工作非常支持,这些年,先后多个部门前来走访慰问,校领导前来慰问调研更是不计其数。”

》》》扶贫人物

黄德春:算好扶贫账,打赢脱贫战

“我虽然来自高校,但是我出身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我来到三德村,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教育账’。”2017年4月,作为我省第七批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安徽师范大学有着19年教育经验的黄德春老师初踏宿松县三德村这方热土时,就对自己立下这样的要求。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三德村是宿松县贫困人口最多的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637人,贫困发生率为25.34%。为了开出有效的“脱贫处方”,到岗第一天,黄德春就对480户贫困户进行了深入走访,逐户逐人摸清核准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建立问题台账。同时,主持开展“扶贫夜校”近50场,覆盖全村1935户,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提高了村民对扶贫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在三德村,印有黄德春的照片、电话的小贴画,基本上每个贫苦户家里都有一份。

三德村产业发展较弱,黄德春带领村“两委”全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能人大户带头、带动。三德村术东生态采摘园负责人余称心入行后一直犹豫不决。黄德春多次上门讲政策,联系学校帮助他进行土壤检测、园区规划,并联系到一家专业果树研究所,彻底解决了果苗选购、栽培技术及成品销售的一系列难题。桐元中药材基地老板贺笃水开始也没有信心,黄德春多次与其探讨交流,邀请安师大旅游规划专家前来实地指导,制定出三季有果、四季有花的全时休闲项目。仅这两个项目就以吸纳就业、土地分红等方式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创收增收。目前,三德村就业扶贫驿站业已建成、资产收益项目已经落实、产业到户项目开始收益,村主导产业项目初具规模。

“经济账”初有眉目,“教育账”也不落后腿。接过学校扶贫工作队的接力棒后,黄德春带领工作队积极联络促成了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附小分别与光荣初中、光荣小学的合作共建,争取帮扶资金19万元帮助光荣小学援建远程录播教室;成立“向阳花”奖助学金,发放“大拇指”奖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微心愿”,慰问中考学生,开展贫困学生家访、义务支教等特色活动,广泛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激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看着脱贫路上,展露新颜的村容村貌,三德村村支书张金书由衷的感谢黄德春及扶贫工作队的一行,“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老少有了动力、有了奔头,更有了甜头。”的确,三德村贫困发生率已由原来的25.34%降至现在的0.24%,集体经济达22.3万元,顺利完成“村出列”,村党总支也获评了“先进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宝贵荣誉。

》》》领导点评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胡朝荣

为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师大力量”

2014年以来,安徽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宿松县三德村工作。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六个精准”,坚持“一抓双促”,团结带领三德村“两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认真落实各项帮扶举措,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制订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有效防止返贫。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动力,依托安徽师范大学人才和智力优势支持三德村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四带一自”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着重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凉亭镇光荣初中和光荣小学加强软硬件建设,通过和师大附属萃文中学、附属小学结对共建,努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惠及更多贫困群众。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通过设立“三德奖”,表彰鼓励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自强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收到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推进乡村治理,打造文明、向上、和谐乡风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工作队同志千方百计稳定贫困人口就业,将疫情和汛情影响降到最低,有力巩固了脱贫成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原文阅读地址: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869&CurrSid=17121&newsid=51658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869&CurrSid=17121&newsid=51659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869&CurrSid=17121&newsid=51660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