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历史学院在文典楼西侧裙楼三楼报告厅召开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动员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宫超,教学副院长丁修真,暑期社会实践课题指导教师代表,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出席会议,2023级和2024级全体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参会。

会上,院团委书记朱晓华详细介绍了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与团队建设方案。2024年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饶文杰、高凯豪、杜若菲等依次上台分享实践经验。姚景艳、汪效驷、刘萃峰、祝虻、陈鹏飞等指导教师依次介绍了各自负责团队的实践主题、调研方向及行程规划。指导教师们着重强调,社会实践是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鼓励学生立足历史学科优势,在挖掘地方文化、服务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提升。在交流沟通环节,各位老师针对前期收集的问题及学生现场提问逐一解答。
丁修真深入阐释了社会实践的主题、安排及内涵,指出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等“五大文化”,构成了安徽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区域文化格局。历史学院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发挥“三个课堂”育人优势,贯穿“走-看-讲-思-做”等环节,组织师生把以“五大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既可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又能彰显历史学科学术特色与育人价值。希望全体教师精心组织、深度指导,广大同学珍惜机会、认真参与,共同推动思政引领与专业学习协同贯通,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据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专业化、课程化、项目化发展,历史学院在前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今年将按照“专业融合、专题组队、专家指导”的思路,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江淮大地进行专门调研,深入阐释和传播安徽“五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