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快讯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虚拟教研室典型示范交流会

  • 时间:2025-07-11
  • 来源:教务处
  • 作者:教务处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7月8日-9日,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学院一行7人赴北京参加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示范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来自全国300余所高校的500余位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现场会议,同时设立线上直播参会方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到会指导并讲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江浩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编审先后致辞。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组长杨宗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院士、西南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冯晓云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会议共设置“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多维度助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高质量发展”“跨域跨校跨学科,共创微专业教研新形态”“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举措”“跨地域联通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赛教相长——以学科竞赛促进虚拟教研室建设”“构建数字教学新生态——智慧教研的协同创新”8个主题分会场,与会嘉宾通过专题报告、互动讨论等形式,分享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

会议还设置特色实践环节,沉浸式体验科学教育新发展新应用。与会人员参加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桂海潮教授“知行合一 空天报国”分享会,实地考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和航空航天博物馆,了解尖端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转化,探索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

为贯彻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逻辑和教育生态,持续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虚拟教研室在培育教师方面,能打破地域和校际壁垒,汇聚各方优质师资力量开展协同教研;在打造课堂方面,可作为“师—生—机”三元协同模式的重要支撑载体;在学校建设方面,能够促进校际教研资源互联互通,助力构建数据驱动的教研决策机制;在创设未来学习中心方面,可发挥资源整合与跨界融合的纽带作用。据了解,2025年5月和6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示范交流会先后在河海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举办,本次已是今年的第三场交流会。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