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明月/文 张正莲/图)2019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图书馆主办的第八期“敬文书话”读书沙龙活动在敬文图书馆二楼经典阅览室举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翔老师为广大学生作题为“‘前生今生’:毛边本”的讲座,讲座由刘和文副馆长主持。

讲座开始,张老师在谈到“毛边”这种图书装帧形式时,重点介绍了毛边本的起源与发展。“毛边本”亦称作“毛边书”,它最早出现在欧洲,其诞生之初并非出于装帧需要,之后才逐渐演变为一种装帧形式。张老师介绍到,在我国最早记录 “毛边本”的中国人是早期外交家曾纪泽。毛边本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图书装帧形式。鲁迅、周作人最先将毛边本引入介绍到中国,周氏兄弟在日本留学时,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不仅开辟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纪元,还被称作中国的第一部“毛边本”。鲁迅十分推崇毛边本这种装帧形式,其一生无论是个人著述还是编译作品,大多给后人留下了专门定制的毛边本。
随后,张老师说到毛边本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除了“怒发冲冠”式的正宗毛边本外,还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毛边装帧形态:改进型毛边本、单毛顶毛边本、精装本毛边本、切书口毛边本。最后,张老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毛边本”的美学意义,即版心版式的宽阔之美、书籍形态的野趣之美、边读边裁的闲雅之美、参与做书的初读之美。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张老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朴实的话语、有趣的故事为同学们作了一场生动详实的书话沙龙活动,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