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法学院按照校党委提出的“高起点、新理念、有特色”的建院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努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法学院特色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体系,助力卓越人才培养。
领导班子三进引领、共同话成长
进课堂,强化思想引领。学院建立了领导班子进班级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个学期走进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分别就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职业规划、角色定位、班级建设等开展主题报告或面对面指导,目前共开展主题班会达10余次,参与学生达1100多人次。学院领导班子全程参与指导先进班集体建设,先后有2013级卓越司法实验班、2014级卓越司法实验班、2016级法学二班获得校十佳班集体荣誉称号。



进寝室,注重人文关爱。学院领导班子每个学期至少走访一次学生寝室,加强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并对困难学生及时给予帮助。领导班子先后走访寝室达40余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心达800余人次。

进现场,推动实践育人。学院注重仪式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现场,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为做好新生入学上好第一课,领导班子及辅导员多次走进军训场、操场,给新生、运动员加油鼓励,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注重先进典型选树和培育,以点带面,扩大先进典型的辐射范围,涌现出以亚运会冠军王春雨、校“十佳大学生”余歌、“自强之星”王玉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在2018年校运中,学院获得女子总分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以及道德风尚奖,在2018年新生军训会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专业教师三维导航、协力助成才
教师接待日,答疑解惑指方向。为营造良好学风,学院实行了“教师接待日”制度,每周三下午分专业安排两名专任教师接待来访学生,在专业学习、大学生活、人际关系处理以及相关困惑方面给予指导和交流,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协同育人功能。目前共开展180余次,参与教师达360人次,参与学生达1500人次,覆盖全院师生。同时,学院设立了本科生导师,选聘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担任,将本科生分到具体导师名下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在专业学习、读书交流会、生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法学名家进课堂,推动新思想进课程。学院聘任法学名家张恒山、史际春等5人为特聘教授,每学期来院开展为期一周的面向全院师生的专题授课,及时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课堂,课程思政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目前已连续四年共开展10次专题授课。同时,每学期由学院和专业教师邀请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来院讲学,自2013年法学院成立以来共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达120人次。
实务专家进课堂,解读职业精神树品格。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邀请法院法官、检察院检察官、律师、政府实务专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亲临课堂授课,用实例解读法官、检察官、公务员、企业高管的精神品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道德观,先后邀请实务专家进课堂达60余人次。
支部书记双向带头、合作促成人
带头抓业务,促进党教研一体化发展。2013年,学院党委积极创新探索教工支部建设新模式,在公共管理教工支部试点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将教工党支部建在课程群、学术团队上,实行党、教、研“三合一”。教师党员开展示范观摩课教学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支部成员和课程群老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读书交流会,进一步夯实支部教师的专业素养。

带头抓成效,巩固“双带头人”示范性成果。经过近5年的试点建设,2018年,学院党委决定在全院教工支部内全面推行“双带头人”制度,按照教工党支部书记为“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原则配备党支部书记,形成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相互结合、有机融入结合点,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育人工作的强大动力。

带头抓育人,发挥“领头雁”标杆性作用。学院每年进行一次“最受本科毕业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课程群支部书记都在名单之列。同时,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骨干党员主题发言、读书会、教学观摩和公开课等活动,以党员的模范作用凝聚师生合力、服务广大师生,推动政治引领、规范党组织生活与卓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 (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