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振兴计划师大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选题策划会在我校召开

  • 时间:2025-11-24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11月22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选题策划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编辑部和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湘潭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及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在开幕式环节,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胡长栓研究员代表双方分别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宏志教授主持。

熊宇杰在开幕式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概况与态势。他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时代潮流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深化全会精神的学理化阐释及推动学习成果向实践效能的转化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指引与实践导向。

胡长栓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相关理论研究及期刊发展进行了展望。他首先强调了学术共同体的人文关怀属性,指出马克思主义研究需秉持“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继而着重阐述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的定位、功能与导向,提出应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活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原会长王怀超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来斌教授,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王韶兴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集群(学部)部长王永贵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汪青松教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家庆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汪盛玉教授等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发言。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大会主旨发言第一环节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严宏教授主持。罗文东阐述了实施五年规划作为党治国理政重要经验与制度优势的核心要义。王怀超深入阐释“十五”五规划的历史方位。张占斌系统论证了新时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刻内涵。冯继康系统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意蕴及其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

大会主旨发言第二环节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燕培教授主持。韩喜平系统论述了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核心地位。孙来斌阐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阶级式递进所蕴含的辩证逻辑底蕴。王韶兴探讨了政党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及其核心实践要求。王永贵深入解读了文化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与实施中的战略重要性。

大会主旨发言第三环节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祥兴教授主持。汪青松从认识论视角解读了五年规划发展的历史。吴家庆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治理理念在改革深化进程中实现的五次历史性跃升。汪盛玉揭示了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到“更多更公平”的话语建构演进脉络及其鲜明的时代意义。

闭幕式由姚宏志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学术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持续提升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学理性与实践性。他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与深入研讨表示感谢,并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讨论深入,对于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深化及加强学术期刊选题策划均具有重要价值。

与会学者通过多学科视角的碰撞与融合,不仅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理阐释,更在方法论层面构建了兼具历史纵深与时代张力的阐释框架。本次会议在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具有重要意义,将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学术研究、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编辑:孙亮
预审:严宏
审核:田超

上一篇:校领导赴有关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下一篇:学校持续深入推进巡视与审计整改工作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