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榜样师大人】2023届省级优秀毕业生代表风采(一)

  • 时间:2023-06-19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学生处 研工部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编者按:为集中展示学校立德树人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学生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校园氛围,学校决定结合2023年“十佳大学生”和“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开展学生先进典型系列宣传活动。现推出2023届省级优秀毕业生代表风采第一期。

文学院 李林

李林,女,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曾任班级宣传委员、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安徽师大校网通站站长,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现已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李林来自大别山区一个农村普通家庭,家庭生活上的不如意让她小小的内心里早早地种下了走出大山的渴望,从大别山区的农村到芜湖,从霍山文峰学校到安徽师大,纵遇艰难险阻,但她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向往。进入师大以来,她锐意进取、踏实勤勉,获得学校学院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帮助,连续四年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

勤学笃行,做有厚度的汉教人

大学四年来她勤奋自律,获益良多,四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课成绩、智育总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名,前四学年总评成绩93.71分。2019-2023年,连续四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2021年获华安证券奖学金,累计获各项奖助金额四万余元;获安徽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文学院第十二届“自强之星”、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等八项荣誉称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保研夏令营和预推免期间,她分别收到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985、211、双一流高校面试通知,并获得相应offer,最终她选择去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自己的本科专业学习画上圆满句号。

追求卓越,做有才学的中文人

专业学习之余,李林在各类成长成才的舞台上学以致用,展现风采,四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校院级荣誉奖项27个。在学科竞赛方面,曾获全国大学生语文能力竞赛省一等奖、安徽省首届国际中文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在英语竞赛方面,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优胜奖;在文学创作上,曾获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国家级二等奖、“感党恩·资助情”征文比赛二等奖、疫情征文比赛二等奖。此外,李林还积极参加学院及学校举办的其它各项文体活动,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曾获易班网络“三歌”大赛三等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乐享寒假实践活动二等奖等。

勇于担当,做有温度的师大人

从班级班委到学生工作助理,与她而言这是一个奉献他人与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担任班级宣传委员期间,她主动成立文稿小组,帮助班级同学提高写作水平,与其他班委共同组织并策划班级活动30余场,推送官Q百余条,于校级院级网站发表新闻稿件近30篇。作为一名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李林连续三年申请来学院办公室担任学工助理,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学生工作,参与并完成包括文学院学生宿舍搬迁、毕业生研考就业个体咨询、专业考研就业情况摸排、专业对口工作查找及筛选、朋辈指导等学院工作20余项。

从通讯员到副站再到站长,一声“校园记者”,伴随李林走过大学三年时光。在任职期间,她累计组织策划校园巡展、校园街访、人物专访等校级活动10余场,培养优秀通讯员60位,新媒体平台做到“一天三推送”,获得其他高校老师及同学一致好评。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2021年校园行活动中,李林带领通讯站获得“杰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双项奖,通讯站受邀参加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年度表彰大会并分享经验心得。2022年,作为通讯站站长,她带领通讯站获评全国“优秀校网通站”等七个单项奖,个人获评“优秀校园媒体人”。这三年来,李林成功在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国家级网站发表原创文章20余篇,助力学校学院外宣工作,其中两篇登至网站首页,一篇选为热门内容,多篇文章获转载。

躬身实践,做有韧度的行路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她连续两年参加大学生“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负责中大在线为期两个月的文稿编辑与审核工作,累计编审稿件800余篇,带领通讯站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投稿评比中获得“突出贡献奖”(全国仅五所)。2021年,作为校级重点团队“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寻访队的核心成员,她参与采访优秀党员校友6位,撰写人物通讯5篇,采访事迹获国家级网站转载报道。2022年3月,李林进入合肥科大讯飞进行专业实习,实习期间她细致认真,充分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包括音频修改、口语交际材料编写等千余项工作内容,得到指导老师高度认可,专业实习成绩获评“优秀”等级。

甘于奉献,做有担当的青年人

四年来,李林还充分利用课外假期时间,积极参加其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曾获“爱党爱国高校青年志愿活动”一等奖。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她主动在家乡社区申请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为出入居民进行登记、测体温,参与村党支部开展的送物资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300小时;2021年,她带领班级同学开展“为困难妇女儿童送爱心”捐款活动,为芜湖市困难妇女儿童送去温暖;2022年,她利用寒暑假为同村留守儿童开展免费课外辅导,累计辅导时长达500小时。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农村大山走到县城中学再到大学校园,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李林会继续在成长的路途上执梦而行,拼搏向前。

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啟斌

胡啟斌同学遵守校纪校规,踏实上进,学术成果突出,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并完成安徽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获院级以上奖项10余项。他坚守学术精神,恪遵学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潜质。

在平凡中遇见光

2017年的秋天,胡啟斌同学来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求学。起初,他和大部分研究生一样,纠结于研究方向的选择。为了解和走进马克思,余在海教授为他推荐了梅林的《马克思传》,完整读完后,他发现自己对专业内很多基础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内心充满忐忑和惶恐。他羡慕高年级颇有建树的兄长,每当看到他们互享论文观点,而自己却停留在对专著浅层次阅读之时,心中的落差感油然而生。看着兄长们身上散发出的耀眼学术之光,他多希望属于他的那束光能早点照在自己身上!

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同学们的印象里,他很少参加各项娱乐活动,总是在安静的图书馆中寻找新的收获!研一的第二学期,他因查阅书籍,无意中翻阅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在阅读一本名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过程中,他尝试归纳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困境,并试图探索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其的关系。而后,阅读迷惑之际,余在海教授为他推荐《价值问题的论战》《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等书籍。除此之外,学院张奇才、王先俊、汪盛玉、张正光、赵平、戴兆国、吴兴华等多位知名教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为胡啟斌同学系统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极大启发,而这也成为他探索政治经济学路上的第一缕晨光。

在平凡中追逐光

2020年9月,他师从周端明教授,开启读博生涯学术探索的新征程。“呕心沥血育英才,倾囊相授释情怀”。起初,导师告诉他“撰写博士论文之前,必须要把科技创新和平台经济中的基本问题搞清楚,否则,是没法动笔写的。”师母蔡敏老师也经常性为他推荐《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顶级刊物上的相关文章,不断教他写作技巧,这为他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学术基础。如果说老师给了他在异乡的温暖,那家人和爱人一定是他追求学术路上最坚强的后盾。每每听到家人和爱人的鼓励话语,他便暗自决定要在这个领域上做一个沉住气、静下心的“苦行僧”。时至今日,再回首这几年,他不禁再次感慨道:“虽路途遥远,但我坚信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在平凡中努力成为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正是这份理想,指引着他在无边的知识大海中航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去年3月,周端明教授指导的文章《流通费用降低与国内经济大循环构建》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这一刻他更加坚定了学术研究的信心,鼓舞着他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展开博士论文的深入研究。今年5月,某位盲审专家在学术评议意见中对他的博士论文进行高度赞扬:“该选题若能深入研究,其内容不仅对丰富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研究具有意义,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体系、直至整个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那一瞬间,他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原来追光的那个少年终有一天,也可能散发着属于自己微弱的光芒!也正是这段文字让他恍然大悟,原来导师之前让他关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平台企业的生产过程”两个领域,实际上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体系建设始终的,若没有足够多的前期知识储备,那将是一筹莫展、无所适从。当然,他很感恩母校安徽师范大学对他长达六年的用心栽培,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在平凡中努力散发光

心有良田,百世耕之有余!除了学术领域,在实践工作中,胡啟斌同学更是积极参加党团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着党员模范作用!渡江战役纪念馆、芜湖烈士陵园、戴安澜将军墓、王稼祥纪念馆、泾县红色教育基地乃至支部主题宣讲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9年的夏天,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他与所在团队赴灵璧县采访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宣讲扶贫故事,走访调研,并看望、慰问灵璧县红星村困难党员,义务支教红星村小学。疫情期间,他自愿捐赠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参与安徽师范大学“树人基金”项目,以及95周年校庆专项捐赠活动。另外,作为2020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班班长,他坚持服务学校建设发展之心和服务同学成才成长之心,热心筹备和参与学生活动,以“服务生”的身份尽心为学校和班级服务,因此,他常常被同学们亲切称之为“可爱的小班长”。

鲁迅先生曾在一百年前指出,“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今天,胡啟斌同学作为新时代青年,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散发更大的光芒!

法学院 汤立文

汤立文,女,中共党员,法学院2019级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学院法学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班级团支部书记、寝室长;曾任本科生导生,现以优异成绩推免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安徽师范大学2023届优秀毕业生,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法学院十佳大学生。

践行党员誓言,立志服务群众

作为年级中第一批入党的中共党员,汤立文以满腔热情践行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词。在党支部中,她主动带头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团活动;身为党支部组织委员,她严于律己,全心全意服务同志,多次组织支部理论学习会、党课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大一入学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的四年以来,她始终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态度做好学生工作,热心服务同学,积极协助老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组织五十余次主题团日活动、团课学习活动,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获“校优秀团员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荣誉称号。

书山深耕厚植,终获一路繁花

早在中学时代,受高铭暄教授的著作《刑法续言》影响,汤立文便立志攻读法学。大学期间,她秉持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始终踏实努力,“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是她每每在图书馆求知若渴的真实写照。她以综合测评第一、专业总成绩第三的好成绩,获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录取通知。在校期间,她连续四年获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50门课程在90分以上。在课余时间,她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开炫盾杯”全国模拟法庭辩论赛一等奖,“百万同题”英语写作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在镜湖区人民法院刑庭实习期间,她认真工作,踏实负责,完成文书撰写、卷宗整理、送达文书等工作,实习成绩优秀。

热心科研创新,乐于上下求索

在导师周振杰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汤立文积极聆听学术讲座、阅读核心刊物,进行科研兴趣的启蒙培养,尝试主动寻找科研机会进行探索性研究:

2021年10月,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独立完成英文论文《“陌生人”型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以7·7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为例》,后发表至《第八届社会科学国际会议》一刊上,收录于CPCI数据库。该论文提出“陌生人”型网络谣言这一新型谣言及其构成要件,有效缓解网络谣言类寻衅滋事罪“扰乱公共秩序”认定模糊的问题。秉着精益求精、积极创新的科研态度,她继续深入研究该选题,斩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

2022年6月,针对利用网络使儿童自主发送裸照并观看的行为,她独立完成了英文论文《网络自拍型猥亵儿童行为的刑法定性研究——基于骆某猥亵儿童案视角》,后发表至《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一刊上,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论文认定该行为成立猥亵儿童罪,行为人接收并观看裸照意味着猥亵行为的既遂,同时发生了法益侵害。

2021年4月,汤立文主持的司法案例研究项目《“冒名顶替上大学”刑事司法认定疑难问题探析——以罗彩霞案、陈春秀案为中心》成功申请校级立项并结项,现已顺利结项。2021年11月,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校级研究项目《数据垄断系列案例法理及立法研究》成功立项,现已顺利结项。

丰富的英文论文写作与主持科研项目经历极大地提升了她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她积极尝试翻译英文文献,使自身的文献读写能力更加优秀。

热心志愿奉献,情系社会共济

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度,汤立文连续三年参加学院新老生交流会活动,热情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解答成长困惑,获得校优秀导生、省级优秀毕业生荣誉。作为班级寝室长,汤立文乐于助人、热心友善,促进建设和谐团结寝室,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作为青年志愿者,她连续三年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做好分发药品、信息登记与卡点测温工作,并向社区党支部捐助防疫资金,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她还主动参加学校宿舍搬迁活动、垃圾分类向导志愿服务,全力支持与响应学校、学院的工作号召。实践出真知,她带领法学院赴芜湖居民法律意识状况调研团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丰富社会阅历,锻炼实干才能,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汤立文同学始终秉持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追梦路上不断前进。她将会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青春之我,耀法治之光,弘扬师大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动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实践中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里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绽放青春的光彩。

经济管理学院 邱怡雯

邱怡雯,女,中共党员,2019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现任班级班长,获评为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厚积薄发,做专业过硬的建设青年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大学作为专业学习的平台,正是积累实践知识的绝佳场所。对待专业学习,她的态度严谨认真,在校期间,学术绩点4.0,连续四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标兵”称号、“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称号;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洪银兴奖学金、金汇奖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13次,是2019级首批发展的中共党员。现邱怡雯同学已经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推免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继续深造学业。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靠空口白话,而需要厚积薄发。

知行合一,做敢于实践的商科精英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真知才能真行,真行才是真知。知识的海洋广袤无边,科研和竞赛则是炼金石。在科研上,她曾连续一年时间留校进行学术积累,最终以三作身份(导师一作)在国际顶级SCI期刊 JCR 1区发表论文一篇。对待科研,她始终坚持质量大于数量。在竞赛上,她曾获第十四届‘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第八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等校级及以上奖项30余次。其中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和智慧供应链挑战赛均为学校在相应竞赛中的最佳成绩。学思践悟、举一反三,她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水平。

精益求精,做责任担当的学生骨干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一直以来作为班级班委,她始终秉持不能辜负老师与同学的信任,坚持唯有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才是真正做到对大家负责。也正因如此,她的集体荣誉感感染着身边的人,成功实现了集体和个人的双向奔赴。大一期间,她任职班级副班长,后专业分流原班级同学担任班干的比例近40%;大二至今任班级班长,班级同学活跃在足球队、篮球队、舞蹈队、田径队等各大场合,2019级物流管理专业也获得2021年经管学院的“十佳班集体”称号;身为四年寝室长,宿舍四人在相互鼓励下均成为班级骨干班委,且均获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曾获“五星级宿舍”称号。率先垂范,她认真地践行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朝气蓬勃,做全面发展的田径学子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不仅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有句话说“吃得田径苦,方为人上人”,正是三年来不断坚持体育锻炼,在训练场上无数个不畏骄阳的日子才得以铸造赛场上的成绩。她曾三次代表学校公共体育队参加省市级体育竞赛,共获省市级奖项4次,其中在四年一届的省级最高体育赛事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获省级二等奖;大学期间参加校运会个人参与得分超200分,并为2021年经管学院刷新校运会历史最佳成绩作出突出贡献。尽管不是专业的体育生,但是奥林匹克精神却深深地融进了她的青春底色,鼓舞她强健体魄、砥砺意志,不断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新一代青年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新一代青年的新征程,当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邱怡雯同学将继续充实行囊,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音乐学院 刘雨涵

刘雨涵,女,汉族,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做音乐梦想的“追梦人”

奔月者不惧黑夜,寻芳者不畏荆棘。刘雨涵成长于大别山区县城,虽然音乐学习的条件并不发达,但她却从未停止对追逐音乐梦想的脚步。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每天清晨总是第一个抵达琴房开始练琴的同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每次路过总能听见她悠悠扬扬的二胡琴声。就这样,她一直保持着以积极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努力拼搏、踏实苦干。高中毕业时,刘雨涵获校“榜样的力量”金奖、校“最美孝心少年”等称号并顺利地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安徽师范大学,开启了她的追梦之旅。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在校期间,她始终对自身严格要求,紧抓学习不放松,各项成绩名列前茅,顺利推免保研本校。连续四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音乐学院唐婧舞蹈奖学金,被授予“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实习小组成员”等荣誉称号,获评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二胡比赛,获得中国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最佳展演奖”、第四届“金杜鹃”民族器乐展演铜奖、第五届“金杜鹃”民族器乐展演铜奖等。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求知求真的学业之路或许路途崎岖,崇德向善的成长之路或许盘旋曲折,但刘雨涵一直以挺膺担当之姿,跨千山、越万水、走正路、行正道,做音乐梦想的“追梦人”。

做老师同学的“好帮手”

青春不常在,莫负好时光。在校学习期间,她并不满足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还一直为老师、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曾担任辅导员助理、班级班委、学生会综合部部长、民族管弦乐团团长、2022级新生本科生导生、2023届文艺轻骑兵宣讲员等。从大一起,她便积极协助辅导员老师处理年级各项事务,留心观察个别同学的情绪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在同学们的眼中,她成为了“年级最忙碌的人”,这是一种褒奖和肯定,虽然忙碌,但是她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在大二时,加入音乐学院团委学生会,从一名普通的部员做起,踏踏实实服务,勤勤恳恳做事。大三,接任民族管弦乐团团长、院学生会综合部部长职务,虽然工作很多、责任很重,但她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大四顺利推免研究生后,她也没有放松自我,担任起新生本科生导生和音乐学院文艺轻骑兵——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陆续给2020级、2021级、2022级音乐学院学子解疑答惑,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老师同学们的“好帮手”。

做艺术惠民的“传承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作为文艺轻骑兵二胡演出人员,每年参与高雅艺术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进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等各类演出共计50余场,不管社会实践是校内还是校外,讲台还是舞台,城市社区还是田间地头,她都无比坚韧和坚强,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至基层,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她在舞台上演奏出的每个音符,都凝聚着对专业和舞台的热爱。同时,作为民族管弦乐团团长,她不仅对个人的演出水平从严要求,还承担起各类演出的后勤场务工作,在演出结束前后布置舞台、撤台。虽然每一场的演出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她仍尽心做好每一个环节,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为演出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做志愿服务的“热心人”

初心如磐不松劲,奋楫笃行不止步。刘雨涵来自一个党员家庭,爷爷是一名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使她从小便耳濡目染,也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为一名能够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在大一刚入学时她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2019级第一批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在此期间,多次参加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工作40余次。参与学院各类官方活动,并为活动撰写新闻稿发布学院官网近20篇等。每年寒暑假踊跃参与校外志愿服务工作,2019—2021年间积极参加家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因为出色的表现,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优秀青年志愿者”。经过党组织的悉心培育,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在后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她也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身边同学做好表率。

做公益实践的“先行者”

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刘雨涵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她深知山区的孩子最缺什么,大学四年间她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扶贫先扶智,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身份,为边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微薄的善物捐助和宝贵的精神食粮。

连续两年,她组织团队前往大别山区进行艺术支教。2021年暑期实践活动中,她作为团队负责人,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团队,开展传承6年历史的“艺路同行”项目。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被列为校级重点项目。2022年刘雨涵继续积极投身“教育部体育美育计划”,赶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光爱学校进行艺术支教公益实践活动,她出色的完成了本次的实践任务,并获得媒体关注,并受到百万粉丝明星博主的采访,以及常州“一加”公益党员标兵的关注报道。实践结束后,刘雨涵在《安徽日报》采访中说到:“金寨光爱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但是他们很阳光很爱笑,我觉得不是在教他们,而是他们教会了我,让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责任,理解了教育的价值!”去边远的山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到艰苦的基层,用艺术支教锤炼意志。去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艺术力量,是挑战,是磨练,更是无悔青春的生动注脚。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刘雨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音乐学院学子的初心与使命,她今后也将继续践行青春诺言,在音乐之路上继续前行。

美术学院 李辛夷

李辛夷,女,中共党员,美术学院2019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2023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学习中立志 以进取之“我”逐梦远大理想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在学习上,她以专业促成长。在校期间,她始终保持端正谦逊、勤学不倦的学习态度,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完善知识体系,并利用课余时间辅修了汉语言文学。前四学年中,专业成绩与综测皆排名第一,连续四年获校一等奖学金与“三好学生标兵”称号,2022年获国家奖学金。发表科研论文两篇。她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现已被推免至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如弓弩,才如箭簇,她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在竞赛方面,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作品获第十六届好创意暨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四届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等。四年间,她步履不停,完成作品500余件,扎根在徽州,以徽文化为主题创作了多项作品,其中建模作品在安徽省创新馆展示、参与设计的安徽志愿者协会Logo被协会采用。同时,她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全国铜奖、安徽省金奖,第七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三项,参与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顺利结题。

工作中立志 以奉献之“我”展现青春风采

信念如磐,初心如故。在工作中,她以奉献展青春。她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地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始终保持着坚定执着为同学服务的赤忱之心,唯实唯先、善作善成。她曾任民族传统体育协会会长一职,由于民传是由三个社团合并而来的新社团,她还负责了社团Logo的制作,整合多方资源,在任期间先后组织了参与人数达千人的校社团文化节与劳动教育课程、“风采杯”棋类与射箭大赛、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竞赛等十余项活动。此外,她还担任了院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班级素拓委员、新徽派艺术馆策展助理,担其职尽其责,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得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致好评,并获得安徽师范大学学生社团工作“先进个人”、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优秀工作人员”等称号,带领班级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引领力TOP100荣誉。她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始终保持着一颗执着坚定之心。

服务中立志 以赤忱之“我”勇担时代使命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在志愿服务中,她以责任担使命。入校以来,她积极参与了“乡村美化师”、“美育聚梦课堂”、“为烈士画像”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绘画艺术需要社会实践,乡村振兴需要绘画艺术,她于2021年赴宣城市洪林镇,参与绘制乡村文化墙500余平,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专业力量和青春热情,并承担了制作宣传册的工作,努力用设计回报社会。设置特色线上线下美育课程,与孩子们一起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让美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和生活。此外,她加入党员先锋队参与“为烈士画像”活动,为沂蒙老区的烈士绘制故事绘本,让红色故事走进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发挥专业所长,用画笔传真情,还原烈士浴血疆场的豪情气概、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让志愿服务从满腔热血到形神兼备,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150余次,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她还策展了第八届、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全国巡展安徽分展,被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报道。

青矜之志,履践致远。时光如白驹之过隙,转眼毕业已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她将带着对设计的执着与热爱,带着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带着师大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美好品质,以“风雨无阻前行”的奋进姿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气神,不懈努力、团结奋斗,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满怀豪情走向未来。

历史学院 姜文浩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级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姜文浩用这句话不停着激励着自己的前进。入校三年,他始终以高远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在学术道路上潜心修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师大校训,不负时代嘱托。

用决心筑牢专业基础

作为一名2020级的同学,研究生入学的喜悦却同时伴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影响还未平息。疫情的肆虐让姜文浩意识到当前的历史学决不能成为象牙塔内个人的消遣与摆设,也不能再从故纸堆中找寻资料与发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让他明白应着力发挥历史学经世致用、服务时代的现实功能。于是在导师庄华峰教授的指导下,姜文浩开始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作为一个新入门的研究生,他明白对于专门史的研究需要扎实的史实基础、广博的史学视野、熟练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每一门专业课,姜文浩都会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努力打磨自己的课程作业,三年中,他的专业成绩始终位列班级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并荣获国家奖学金。

课下,他还会主动联系学院相关方向的老师,认真听取老师们对自己研究思路的建议,不断完善自身的研究方法。为了能够进一步开拓自己的研究视野,姜文浩还会积极走向校外,参与学术交流,安徽省史学年会、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都能看到他的求知身影。为了锻炼自身的史学研究能力,他从进校就参与了导师庄华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在其中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共完成了14万字研究报告的撰写。这些努力,为他从事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志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匠心练就科研本领

两年的专业学习积累让姜文浩对自己最初的科研目标——医疗社会史有了深入研究的信心,他开始独立在相关领域开始了学术研究。他深知,作为一名历史学子“更要具备人文关怀和学术情怀,努力成为一名心系家国、心系时代的优秀人才”,他广泛考察中国传统社会在瘟疫横行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步入研二后,他所撰写的《晚明南直疫灾:“大变迁”下的环境脆弱与社会拯救》《晚清奉天疫灾:现代化及内外开放下的环境变动与社会动员》《瘟疫·乡试与对策:基于晚清江南地区南闱、浙闱的考察》等论文,连续在《农业考古》《中国考试》核心期刊上发表,为当下的疫情应对提供了中国视角。随着论文的发表,他不断深化自己的研究,其《“因俗而治”:民国徽州瘟疫下的中医因应(1936-1937)——以<新安医药半月刊>为中心》一文成功获评安徽省2022年度“三项课题”二等奖。

随着科研能力的提升,他却逐渐认识到自身研究能力的局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本领。于是在2022年下半年,他便开始努力备考博士。作为一名本硕均为双非院校的硕士,申博之路也充满坎坷。一所所学校的拒绝也曾让姜文浩动摇了自己读博的信心。但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同学们的鼓励下,尤其自身从事医疗社会史的志向的激励下,他整理心情再出发。最终凭借自身扎实的史学功底、广博的史学视野、紧跟热点的研究领域,姜文浩成功考取浙江大学博士。姜文浩明白读博只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

用热心回应先锋要求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姜文浩无时无刻不谨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当要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为群众服务。班级同学眼中,他是一名温和的团支书。入学伊始,他便主动竞选班级团支书并得到同学们一致认可,三年的时间中,班级每一位同学都收到过他的问候:“同学,你的青年大学习还没完成,还有两天截哈止了,请记得准时学习!”不厌其烦的提醒同学完成大学习,全心全力的配合校院团委在班里开展团建工作,认真完成研究生主题团日活动、毕业班团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并最终收获了“优秀团干”的荣誉称号。学弟学妹眼中,他是一名热情无私的学长。面对迷茫的新生,姜文浩并没有保留,而是真诚的分享。在专业见面会上,他详细介绍导师的研究方向,耐心帮助新生确定适合自身的导师;在学院的“师者漫谈”活动中,他从选题方向、文章发表、史学动态向新生们诉说自己如何走上学术之路并取得如今的成果;在学校2022级开学典礼上,他分享了在师大的成长成才经历,希望新生能做成长的主人;在知识的世界,做思想的主人;在时间的长河,做行动的主人。在师长眼中,他是一名成熟可靠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先锋。2021年宿舍搬迁工作中,由于班级女生大部分外出,姜文浩积极发动班级男生,建立对接小组,实行宿舍包干,圆满完成搬迁任务。在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中,他主动报名参加,并动员班级同学投身评估工作。疫情防控中,他又化身班级联系人,每天协助生活委员统计同学体温,摸排在校情况,组织进行核酸检测。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姜文浩为代表的师大学子心系家国、心系时代,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在学术大道上翻山越岭,以“行而不辍”的恒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教育科学学院 陈静

陈静,女,汉族,安徽阜阳人,中共预备党员,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小学教育(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专业本科生,班级学习委员。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这是陈静面对人生的态度——沉稳坚定、脚踏实地、不怕吃苦、践行初心、追求卓越、砥砺前行。她全力以赴奔向生活,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热爱生活,始终秉持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用一颗甘做春泥的赤诚之心,投身乡村教育建设。

行远自迩,携笃行不怠的态度勇担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她,出生于农村,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教师。当高考分数公布后,教师梦却差点与她擦肩而过。在了解安徽省有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后,她签订毕业后到乡村执教的合同,为学有所成后回报家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她满怀激情与理想来到师大开启了圆梦之旅。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充分展现了师大学子的担当与使命。2019年高考结束后她跟随志愿者一起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2020年暑假她前往县内贫困村庄进行帮扶活动;2021年她参加赴阜南县爱心支教团队,在乡村学校向留守儿童开展的王家坝精神讲座,发布院级微信推文11篇,县级微信推文2篇,并获国家级媒体报道,被校团委、中大在线师大站转发;2022年暑假她和志愿者一起在芜湖市汤沟镇农村多个学生家中进行爱心支教;她寒假回到农村老家开展志愿活动,服务范围辐射至周边5个村子。四年来她辅导阜阳留守儿童,累计帮扶800人余次,在支教实践中,她逐渐明白了乡村教师的坚守——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有希望。党的思想内化于心,坚定了她前往基层、教书育人的信念;外化于行,筑牢了她立德树人、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

踔厉奋发,以终身学习的理念砥砺前行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每年都是全校最低的录取分,部分同学刚过二本线。但陈静并没有在一众“你不行”的声音中停下脚步,学习进步奖、三好学生干部标兵、年度校级优秀团员、教科之星……品学兼优成为了她的代名词。作为学习委员,她恪尽职守,收取作业达2000余人次,发布通知总数达400多条,工作时长达600多小时。作为班委会一员,她协助团支书开展各种线上线下主题团课30余次,班级志愿者注册100%,同学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3000小时;参与组织了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成果展、美术展以及书法展示等多次大型专业特色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这些成就对于起点比别人低的她来说并不容易,她说她其实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她一定是个踏实肯干,态度端正的人。正是怀着这种愚公移山般的沉稳坚定,陈静在大学四年里斩获一项项荣誉,四年平均绩点4.0,算术平均分90.8,拿过智育、综测成绩专业双第一,获校一等奖学金3次、校二等奖学金1次,累计获得安徽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生、校三好学生标兵等各项荣誉30余项。在校期间她自强奋斗凭借奖学金、助学贷款与15项兼职基本实现经济独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除了课堂知识,她自主学习研读教育学书籍,观摩全国优秀教学课例视频,心系乡村教育热点,参与线上线下前沿讲座30余场,撰写心得笔记与论文共8万余字。专业本领不止理论学习,更要实践检验。她敢于突破,不断挑战自我,在Office技能大赛等众多比赛中共获20余项奖,大一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一次性通过小学全科和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英语四、六级等多个国家级考试。为了锻炼教学技能,她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并荣获校级一等奖和安徽省省级二等奖。为了使教育实习收获最大化,她达到30节实习上课任务的两倍还多,经常熬夜备课,多次磨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课后及时请教指导老师,知不足而后改,这种精神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推荐她为“校级优秀实习生”。

守住清贫,伴教育情怀的初心扎根乡村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像她这样愿做春泥的乡村定向师范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她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回到教育贫困地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她将挥洒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坚守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不为名利,无私奉献,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用情怀抒写担当,用生命践行使命,如点点烛光,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孩子引路,托起他们的未来,滋润乡村教育的沃土,为乡村发展注入力量,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最美乡村教师”。

外国语学院 方盈

方盈,女,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9级4班本科生,现任班级团支书、心理健康委员、外国语学院党员服务站实践部部长,2023届校优秀毕业生,2023年度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现以专业成绩(91.5)、综测成绩(93.04)双第一推免至重庆大学。

以专业为基石,做学风领跑者

学海争流,奋楫者先。在师大的四年生活中,她秉持专业学习是未来发展基石的理念,一以贯之,从未懈怠。

四年平均学分绩点达4.1,算术平均分达91.5分,综合测评、专业成绩四年来一直稳居专业第一(1/155),现以双第一的成绩推免至重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连续4年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安徽师范大学新生校长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奖学金等6次。被学校授予3次“三好学生标兵”、1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1次“优秀团员”,2次“院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获评“安徽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师大的四年,是始终如一的四年。四年如一日,日日不断学。四年中她一共修学了92门课程,60门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其中27门课程分数达95分及以上。高分通过专业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647分,六级626分,英语专业四级优秀(87分),共取得国家级专业证书7项。其中,她顺利通过国家人事部设立的CATTI翻译专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6%),获得英语三级笔译证书。一次性通过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加面试,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和计算机二级证书。现以专业、综测双第一名的成绩推免至重庆大学攻读研究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一个又一个数字,一份又一份荣誉,见证着她在师大四年里一点一滴的努力,一寸一尺的前进。

以研赛探方向,做竞赛小达人

研赛相长,硕果累累。在师大的四年生活中,她参与科研竞赛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在科研训练中,她培养自己的学术批判思维,锤炼自己的创新发展本领。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小组成员,成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疫情防控对外话语体系特征研究》,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论文一篇。

在竞赛舞台上,她提升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展现外语学子的风采。大学四年,她累计获得国家级高级别专业竞赛奖项3项,省级高级别赛事2项,校院级奖项40余项。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才能看到更绚烂的风景。2020年,她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安徽赛区),取得全省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进军全国决赛,取得国家级奖项。2021年,她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国家特等奖。曾获得安徽省第三届翻译大赛英译汉三等奖,并在中国翻译界的最高赛事——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获得汉译英三等奖,是学院在该项赛事取得的历年最佳成绩。

砥志研思,精进不休。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一场又一场的较量,推动着她在师大四年不断探索每一分未知,寻找每一分可能。

以实践担责任,做学以致用者

躬行实践,知行合一。在师大的四年生活中,她投身工作实践担当青年时代责任,全心奉献,致力服务。

主动分享学习经验10余场,帮扶班级学习困难生5人,带动本班同学和低年级同学扎实专业学习。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组织青春奋进二十大、“五四”我们的节日、专业面对面等班级活动50余次,增强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参与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培训,并顺利取得证书,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30余次。作为学院党员服务站实践部部长,协助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党员发展答辩和转正答辩,开展入党宣誓、二十大知识竞赛等大小活动30余场。

党员是先锋,是旗帜。她坚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让青春在奉献中添彩。实习期间,实习中学所在地发生疫情,人员紧缺,她主动报名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用无言的行动化身“多角色”身份服务社会,参与物资搬运和分拣,协助核酸检测信息收集,为实习中学班级同学上网课,“用一份热,发一份光”。她随时做好志愿服务准备,听从指挥调度,携手同心、再接再厉,用“青春志愿红”守护“每日健康绿”,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称号。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一次又一次的服务,一点又一滴的奉献,映照着她在师大四年肩负的个人责任与使命。

“英”华内敛,“师”学笃行。四年的青春,她始终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在发扬“学风创优”的道路上,践行着外语师范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立志做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文化的弘扬者、中国故事的传递者。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