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外国语学院 贾湲湲)凝聚院友力量,共铸母校辉煌。今年暑期,外国语学院精心组织500余名外院青年奔赴北京、上海、南京和安徽省内各地,寻访各届优秀院友,聆听奋斗故事,搭建交流平台,将爱校荣校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位外院人想家、爱家、回家,共同为即将到来的90周年校庆贡献力量。
我们的故事:奋斗青春最美丽
七月初,4支校、院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带上真诚的问候,跨越距离的障碍,分赴北京、上海、南京、合肥,面对面采访了近40位在不同领域里积极进取、不懈求索的优秀院友们,听他们重温青涩的大学时光,讲述深刻的成长感悟。
毕业多年的院友们谈及母校,“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师大校训仍朗朗上口。“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早已深深印烙在每位师大人的心中,这是他们奋斗的原点,更是终其一生努力达到的终点。94届院友、现任外交部亚洲司赞参的姚文先生慷慨分享了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光环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勤学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做事脚踏实地”——“大神”沉稳有力的六字箴言令实践队员们领略到外交官的风采,坚定了求学目标。89届院友蒋家杰先生,曾任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教育组领事,心系国内教育事业的他09年回到国内,任中科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这一次特殊的暑期实践活动也令他忆起大学生活的点滴,母校浓厚的学风、笃实的教风都是不能忘却的美好回忆。
连日的高温难掩相聚的热情,数日的寻访收获了沉甸甸的故事和回忆。常年奋斗在高考一线的合肥一中英语组陈计海老师,一支粉笔,一副眼镜,见证了二十载的师者情怀。中国移动南京分公司纪委书记王维先生,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堆垒出生命的厚度。上外闵行外国语中学副校长唐浩以自己三十年的拼搏和锤炼为镜,嘱咐学弟学妹们:“趁年轻,多奋斗,多吃苦!”这一段段朴实真挚的回忆激励着实践队员们珍惜当下,把握奋斗人生。



我们的重逢:回家的感觉真好
一份特殊的假期作业,“失散多年”的家人终于团聚。为扩大社会实践的辐射面,提升实践成效,6月初学院召开专题布置会,该院党委书记余国升要求院团委抓住校庆契机,汇聚院友力量,搭建起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发展平台,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实践氛围,学院还专门划拨万余元校友专项基金用于实践活动。7月12-14日,余国升还专程赴上海指导实践团队寻访校友。
一张访谈录、一份印有中日俄法德五种语言“常回家看看”的明信片,伴随着外院学子踏上了返乡的列车,他们在回到家乡后,寻访当地的外院院友,并转达这份来自家人的问候。寻访活动受到了全国各地院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不少受访院友表达了对母校想念、对恩师的感谢。就职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89届院友祖传夫先生向学弟学妹们展示了从大学保留至今的饭票、菜票;从事市场研究的唐庆学长仍清晰记得自己大学时的宿舍号和陪同自己走过青春四年的9个同寝兄弟;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的女神学姐唐沛,谈到食堂的舞会、学院的卡拉OK比赛、毕业典礼上的告别演讲,温婉的声音里透着不可抑制的激动和喜悦。
线下寻访如火如荼,线上互动也火热朝天。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800余名院友受邀加入院友微信群,不少“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在群内重逢,再续同学情。78届院友解良爱用一首轻松的小诗表达了与昔日同学重聚的喜悦:“我们母校安师大,世代桃李满天下,新老校友微信遇,院友群里笑哈哈”。



我们的寄语:愿母校蒸蒸日上
生化楼里传来朗朗书声,荷花塘边歌声婉转,对母校的惦念历久弥新。记忆中的老建筑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取而代之的是设备齐全、宽敞明亮的独栋教学楼和花津河畔的轻风柳语。感慨于师大、外院可喜的变化,院友们纷纷表达了对母校、母院的祝福,对后辈们的期盼。84届院友吴仲奇先生现已是成功的商业人士,对他而言,母校是温暖了自己青春的美好港湾,母校的进步与发展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弦。97届院友、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邓继好鼓励同学们“把握现在,脚踏实地,诚恳真诚的过好每一天”;91届院友、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庞良永表示“现在付出的努力,将来都会十倍百倍的回报给你们”;就职于合肥学院的贾峰师兄和李静师姐勉励同学们做师大精神的传承者;85届院友、淮南五中关工委主任的陈泽亮老师寄语母校“明天更辉煌,学子走天下”。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注重对校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每年邀请优秀院友返校做经验交流,组织校友企业专场招聘,助力毕业生精准就业,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共赢;由爱心校友捐资成立的校友爱心助学基金10年来先后帮助700多名贫困学子缓解经济压力。时代发展对校友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和长远性不可忽视。此次院友寻访活动是学院改进校友工作模式的一个创举,通过全院师生联动进一步完善院友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新型校友关系。学院将不断固化活动成果,积极形成学院与院友共同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献礼师大九十华诞。